考研网 发表于 2018-12-8 10:22:20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2005年)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是一种精神力量,它通过对新事实、新现象的发现,对本质、规律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见,实现其认识功能。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
          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这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C、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是实践高于认识的真正优点,理论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是在思想上预测或者指导,只有实践才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对象,有效地改造和创造物质对象。可见,这位未来学家真正的意思是要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真正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化为现实。
          4、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内容。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电脑的标价一般是在电脑这种商品上贴一个标签,标签上写着货币的数额,而并不是真的金属货币或者现金,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标签而已。人们在看到这个标签就会在头脑中有真实的货币量。
          6、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1000元B、2000元
          C、3000元D、4000元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题目中的说法表明,这台磨床的物质磨损是4000元,精神磨损即价值的贬值为1000元=20000-(20000/10)×2-15000。
          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这一状况导致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在强敌环伺的白色政权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得到发展和进步。
          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经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内容。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新的土地改革法和刘少奇就此所作的报告明确地提出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经济方针,它反映了毛泽东关于当时环境不同于战时华北土地改革的观点,以及维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10、“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党的群众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毛泽东这句话正体现了这一思想观点。

kyfive 发表于 2018-12-8 11:14:25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中,所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只有搞清这个问题,才能确定中国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人才的竞争将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科教兴国战略在本质上是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是人才。只有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4、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A、“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C、“多予、少取、放活”
          D、“统筹、协调、扶持”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15、以色列议会于2004年10月26日通过了沙龙总理提出的计划。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在2005年底前撤出加沙地带所有的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4个定居点。这一计划称为
          A、双边行动计划
          B、单边行动计划
          C、“路线图”计划
          D、中东和平计划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国际重大时事。
          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是指以总理沙龙多次宣称的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受阻的前提下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其核心是通过撤出所有加沙的定居点和部分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定居点来实现与巴分离,然后再根据以色列的主张界定一个巴勒斯坦。
          二、多项选择题:16~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答案】AC
          【分析】本题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题目中说法表明世界的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往往需要通过某种物质的手段或者中介来实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些表现为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人为的,因而不选B;这种联系也一定需要通过意识或者信息来实现,因而不选D。可以说信息是人类社会或者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的基础,但不能绝对的说是整个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物质世界反而是信息的基础。
          17、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这三大规律都属于社会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们能够主观创造的,因而不选C。
          18、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主义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绝对地租的含义及形成。
          绝对地租是指由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而在当代,绝对地租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的垄断高价,来自于工资和利润的扣除。
          选项C是级差地租的特点,故而不选。
          19、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
          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CD
          【分析】本题考点: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私有制与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营经济肯定要受到公有制的影响和制约,而且我们还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故而不选A。
          20、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以
          A、道德为支撑
          B、行政为主导
          C、产权为基础
          D、法律为保障
          【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点:规范市场秩序的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做了精辟阐释:“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kythree 发表于 2018-12-8 12:43:29


          2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AC
          【分析】本题考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
          题目中的说法表明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产阶级。
          2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A、党的理论长时期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面临的特殊困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面临的特殊困难包括,封建主义思想的深远影响,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广大党员文化水平很低和共产国际的影响等。
          2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D
          【分析】本题考点: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点: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5、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发展
          【答案】ABD
          【分析】本题考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方向,因而不可能主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故而不选C。
          2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依法治国及其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7、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
          A、科学执政
          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
          D、有效执政
          【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4年9月19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A、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B、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C、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29、从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朝核问题第一、二、三轮六方会谈均在北京举行,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A、提出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总体目标、方向和途径,并得到广泛认同
          B、推动形成了六方会谈框架,现已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C、发挥了作为东道主的斡旋和调停作用,得到各方面的肯定
          D、促成了朝韩双方《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签订
          【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D项《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1年底签订的,在时间上不合适。
          30、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2004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kythree 发表于 2018-12-8 13:11:46


          三、辨析题:31~3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
          【答案】(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
          【分析】本题考点: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是双重的,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作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就是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需要中得到实现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地表现为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许衡的做法乍看迂腐,实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人准则,表现出了很高的精神修养和境界。材料中许衡不摘“道旁之梨”的做法是正确的,值得提倡。其做法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3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答案】(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分析】本题考点:流动资本及其转移
          流动资本包括以燃料、辅料、原材料形式所存在的不变资本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其中燃料、辅料、原材料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力的具体劳动能将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凝结成新商品的价值,并制造出新的使用价值。但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其价值不能转移,而是通过劳动力的抽象劳动,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一次创造出来;而劳动力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则是无偿地被资本家占有了。
          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的价值不能一次性地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命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33、按照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折这一观点。
          【答案】(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分析】本题考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相互关系。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但这并不是说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发展。
          四、分析题:34~36小题,每小题9分,37小题10分,共37分。
          34、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答案】(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度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本题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及“度范畴的方法论意义”的原理进行解答。
          35、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下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
          单位:%
       


          *就业弹性系数指就业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值。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
          (2)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