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11-29 18:45:05

2019考研历史学冲刺考点:宗教改革

历史学考研复习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那么经过大半年的复习,同学们对自己的复习状况应该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在冲刺阶段,新东方在线考研编辑为大家整理必备考点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考研历史学冲刺考点:宗教改革
    15-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
    捷克:
    15世纪早期约翰·胡司的宗教改革:教会改革家和爱国者约翰·胡司领导的教会改革运动,胡司认为教会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教产应归国家所有,教士应像早期基督徒那样过清贫的的生活,教权应服从于王权,取消享有特权的教士,改革奢华的宗教仪式,建立廉俭的教会。胡司最初的传教得到了宫廷的保护,后因反对教廷贩卖赎罪劵与教皇矛盾激化,1415年,被以异端的罪名处以火刑。在胡司宗教改革的影响下,1419年捷克爆发了反封建,反教会的农民战争。
    胡司战争:在胡司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1419-1422年在捷克爆发的农民战争。1419年5月传教士约翰·哲里夫首先领导了布拉格市民起义,1420年起义队伍基本上形成两大派:圣杯派和塔波尔派,圣杯派代表中产阶级,小贵族利益,要求摆脱德国人控制,宗教平等,塔波尔派是战争的激进派,代表平民利益,要求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起义军先后五次打败十字军的进攻。由于圣杯派的叛变,起义失败。对一个世纪后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有深远的影响。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首先在德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欧洲的一场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社会政治运动,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有力响应,得到个别国家君主的大力支持,部分下级贵族也积极投入,对封建教会展开了猛烈的冲击,促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为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改革的背景:① 经济方面: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并且天主教的教义与建筑在追逐利润原则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是相对立的 ② 政治方面:除意大利外的许多民族国家不断增长一种独立精神,君主要求绝对权威,摆脱教皇对本国事物的干扰 ③ 宗教方面:天主教会出现了种种弊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繁琐仪式,对教士掌握神的权威存在不满,14世纪的阿维农之囚,教会势力衰落,本身处于亟待改革之中 ④ 精神方面: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对教会黑暗的揭露也是动因之一。
    最早爆发于德国的原因:是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分散性,政治的分裂以及野蛮专横的封建统治,引起各阶层之间的尖锐矛盾。① 诸侯是最有实力的集团,骑士已失去往昔的地位,不满诸侯专权,嫉妒教会的财富,要求加强皇权并统一国家 ② 城市贵族比剥削城乡劳动人民,市民阶级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反对诸侯割据和高级僧侣的特权 ③ 广大农民人数最多,承担各种租税和徭役,商品经济发展以后,农民的处境恶化 ④ 教会僧侣有特殊地位,利用德国的分裂局面,掠夺大量财富,从而激起德国各阶层的不满。
    德国:
    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的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的问题。
    1520年8-10月间,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提出了宗教改革的政治纲领,成为德意志独立宣言,主张逐除罗马教廷在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势力,实现民族独立,反对教皇,解放德国
    发表《论基督徒的自由》和《教会被囚于巴比伦》概述了改革的宗教纲领,主要阐述了“唯信称义”的信条,路德指出,人在认真研读圣经的基础上,在灵魂的深处虔诚信仰上帝,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承认与恩典,主张取消神职人员的特权,简化繁琐的宗教仪式
    意义在于否定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基督教从教皇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反对罗马教廷,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纲领提供了神学依据和武器。
    沃姆斯帝国会议: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召开的会议,主要讨论处理马丁路德的问题,会上马丁路德为其宗教思想辩护,并得到广泛的支持,路德据理力争,据不认罪,会后避入萨克森宣侯腓特烈的城堡,通过沃姆斯会议,路德教义影响进一步扩大。
    ② 闵采尔和农民战争:闵采尔: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激进改革家,德国农民战争的组织者,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1521年写了《布拉格通告》,,表达对教会及世俗封建主的憎恨,主张城市上应取消剥削和压迫,实现人人平等,此后,他开始对教会的“圣礼”改革,进行反对罗马教廷的宣传,在他的鼓动下,德国于1524-1525年爆发了农民战争,他把人民摆脱剥削压迫的革命作为首要任务,亲自领导了萨克森和图林根农民起义,1525年起义失败,被俘壮烈就义。
    海尔布琅纲领:又称帝国改革纲领,是德国1524-1525年农民战争中起义军制定的纲领,纲领要求在德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取消诸侯的一切同盟,统一度量衡和币制,取消各种苛捐杂税,允许农民赎买封建义务,这个纲领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带有资产阶级的性质,但这个纲领未能实现。
    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4年在宗教改革活动家闵采尔的鼓动下,德国爆发的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约有2/3的农民投入了斗争,战争有三个中心:土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起义军先后提出了“十二条款纲领”,“海尔布琅纲领”,要求废除农奴制,在德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允许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等。。闵采尔直接领导的萨克森和图林根农民起义是战争的顶点,到1525年5月,农民战争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德国势力。
    奥格斯堡合约:1555年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国缔结的合约,合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的“教随国定”原则,1552年以前为新教诸侯夺取的天主教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路德派得到正式承认,主要限于德国北部,南部仍为天主教国家。
    瑞士:
    慈温利宗教改革:慈温利瑞士宗教领袖,自1518年起在苏黎世教堂传教,明确否定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宣布《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反对斋戒,反对教士独身,反对礼敬圣像,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否认圣餐的神秘力量,仅把圣餐看做是做耶稣的怀念,。在慈温利的影响下,苏黎世其瑞士其他地区进行了宗教改革,苏黎世和另几个州变成了新教州,另外一些州坚持天主教信仰,双方不断发生冲突,终于导致1531年战争的爆发,慈温利阵亡,瑞士从此分裂为新教州和旧教州。
    加尔文宗教改革:加尔文原是法国宗教改革教,因受到迫害,辗转来到日内瓦,1536年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信仰得救,提出了“先定论”,先定论就是上帝的旨意,就是神决定每一个人的成就,把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看归结为上帝划分“选民”与“弃民”的结果,选民注定得救,弃民注定失败,主张大力简化教会组织,突出长老的地位,1541年建立了长老制教会,后长期定居于日内瓦,创立了加尔文教,日内瓦学院,有人称他为新教的教皇,日内瓦为新教的罗马。
    英国:
    国教的确立:16世纪早期亨利八世借离婚案开始了反对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改革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国教,亦称“安甘立教”,该教是通过一系列的法案建立的,尤其是1534年的《至尊法案》,该教将天主教拯救灵魂的教义路德教信仰救赎的教义结合而成,规定世俗君主是国教教会的首领,教会是国教的一部分。亨利四世还废除了修道院制度,1563年颁布的《公祷书》;《三十九条信条》。规定了国教的教义。
    《至尊法案》:16世纪早期英国议会宗教改革颁布的法令,1534年由议会通过,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宗教事务的一切权力,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来审判教徒,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该法案是英国国教置于王权控制之下。
    《三十九条信条》: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的宗教信条,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
    英国清教运动:16世纪中期国教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教会内残存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过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而得名。清教运动达发起者为卡特赖特,分为温和派和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的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取长老制,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对英国革命的推动起了很大作用。
    法国:
    《波伦尼亚条约》:1516年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与罗马教皇里奥十世签订的条约,根据该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结果教会的收入大部分归入国库,教会名义上从属于罗马教廷,实际上却受制于国王,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该条约基本上实现了法王置教会于王权控制之下的目的。
    胡格诺战争:1562-1598年法国胡格诺派和天主派的内战。加尔文教徒在法国成为胡格诺教徒,长期遭受迫害,信奉胡格诺教的南方贵族与信奉天主教的中北部贵族两大封建集团因教派冲突酿成争夺王位的战争,先后进行了七次战争,长达30年,曾于1570年议和,但1572年天主教派在巴黎制造了圣托八缪惨案,屠杀胡格诺教徒2000余人,致使战端再起,1589年波旁亨利即位,于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给予胡格诺派新教以合法地位。
    《南特敕令》: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颁布的宗教法令,主要内容: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是也让胡格诺教徒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并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为了保证胡格诺派贵族的权利,允许他们维持25000人的兵力和保留诺干个城堡;巴黎高等法院由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担任法官,共同处理宗教争端。通过该法令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685年路易十四废除此令。
    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特兰托宗教会议:1545-1565年间天主教会代表在特兰托举行的宗教会议,历时十八年之久,断断续续,目的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着手革除天主教的种种弊端:如停止兜售赎罪券,不再增加教会神职薪俸,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以维护天主教的地位,但是在信仰问题上,天主教会对新教各派寸步不让,宣布所有新教为异端,同时异端裁判所加紧活动,对异教徒实行恐怖,会上成立的耶稣会在打击新教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耶稣会:16世纪前期天主教会反宗教改革运中,以西班牙贵族军官罗耀拉为首建立的打击新教组织。他网络了西班牙贵族为其成员,耶稣会仿照军队形式组成,强调绝对服从,宗旨是重振罗马教会,重振教皇的权威,并且扩大天主教的影响,耶稣会员开展了积极的活动,到亚,非,美传教,修建教堂,创建学校,在欧洲不穿僧衣,与俗人交往,深入社会各阶层活动,为达目的不惜采用暗杀手段,目标是欧洲新教君主,也有少数会员到中国活动,南德为天主教恢复了大片地区,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闵采尔与路德观点的不同之处:① 闵采尔改革的重点是把由农民和平民大众进行的社会政治变革作为根本任务,路德只着眼于确定新的宗教信条和信教仪式
    ② 二者都借助于《圣经》的权威,但闵采尔强调人们不是从字面上,而是从精神上理解它
    ③ 二者都借助于《圣经》使信仰得救,但对信仰的理解不同,路德不敢把信仰解释为理性,闵采尔认为信仰就是理性,无论是否基督徒,人人都有理性,通过它,人人可以升天堂,进一步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此生,主张建立上帝人间天国,认为上帝的意志就是为社会谋利益,要使德国不再是诸侯和贵族的德国。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布拉格发生的新教教徒起义事件。波西米亚于1526年并入神圣罗马帝国,为巩固在波西米亚的权势,161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提亚斯派遣耶稣会教士进入波西米亚,企图在波西米亚复兴天主教,并任命天主教徒裴迪南为波西米亚国王。1618年5月,波西米亚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布拉格城堡,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行将皇帝的两个使者从窗口掷了出去,“掷出窗外事件”是引发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欧洲地区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和财富的战争。1618年波西米亚人民起义后,波西米亚国会投向新教同盟,但遭到德皇和天主教同盟的残酷镇压,双方遂起大战,这一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逐渐演变为全欧洲参与的一次大规模会战,战争经历了波西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法国—瑞典阶段,直到1648年签订《西荷条约》,三十年战争才宣告结束。
    维斯特伐利亚合约:1648年标志着三十年战争结束所签订的一系列合约。合约的主要内容: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三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最重要的港口,并限制了皇帝的权力,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该条约开创了以国际条约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战争的先例,所确定的外交原则和法则具有深远意义。
    农奴制第二版:早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德意志的农奴制就开始瓦解,农奴逐渐摆脱农奴身份而变为自由农民。16 世纪,由于三十年战争对德国经济的摧残和农民战争的被镇压,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农产品,德意志地主为了取得充足的劳动力,又采取了农奴制生产方式生产粮食,使德意志农民又下降到农奴的地位,农奴制得以恢复,这种情况被恩格斯称为是“农奴制第二版”,尤其在北德意志和东北德意志。
    开明专制:18 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各种反抗斗争,迫使德国、东欧和南欧的一些封建的邦国的专制君主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统治方式。在某些方面迎合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采取某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开明”措施,同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也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如限制强迫加入行会、削弱农奴制,宗教上实行宽容政策、改进司法制度以及表面上接受一些启蒙思想等。
    尼德兰革命: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 年)。16 世纪的尼德兰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宗主国西班牙在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奴役专制,严重地阻碍了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卡尔文教会不断兴起,阶级结构的变化,激起了尼德兰民族意识的觉醒。1566 年8 月11 日,弗兰德尔爆发了由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参加的破坏圣像运动的起义,揭开了尼德兰革命的序幕。1572 年北方诸省举行大起义。8 月,威廉(奥兰治亲王)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的布鲁塞尔也爆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构。1576年11 月,南北各省代表缔结《根特协定》,恢复了尼德兰的统一。以荷兰为首的北方各省和南方的部分城市于1579 年1 月23 日结成乌特勒支同盟,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1581 年7 月26日,奥兰治亲王宣布废除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荷兰。1609 年,西班牙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考研历史学冲刺考点: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