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历史学知识点-春秋战国经济发展
2019考研历史学专业课的复习,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考生复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历史的复习时间、事件比较多,很容易使考生产生混淆,考生在备考考研历史学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本期新东方在线与考生分享的就是关于考研历史学的相关内容,供考生参考。(一)春秋战国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逐渐增多,冶铁技术有了明显进步,牛耕也用于农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工具的改进,促进了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子产在郑国开挖的沟渠,孙叔在楚国修建的芍坡,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时还出现了专门的灌溉工具“桔槔”。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剩余产品有所增加,为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封建经济开始产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另一个条件是井田制的破坏。
此时的井田制已是“公田不治”,而“私田”的数量却急剧增加,争田夺土的事件史不绝书,井田制日趋解体,土地私有权得到事实上的承认。到春秋末期,土地买卖公然进行。封建地主与农民两个新兴阶级成长起来,农奴也大量出现。这时的赋税制度发生了变化。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对公私土地一律按亩征税,公田和私田在实际上的差别被取消了。这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存在。其后,其他诸侯国也进行了改革,土地私有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其结果是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春秋时代,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地区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漆器以楚国最著名,齐国纺织业非常发达,吴越的印纹硬陶达到全盛。
新兴的手工业有煮盐、冶铁等,青铜器中诸侯之器增多。春秋初期的工商业仍然掌握在官府手里,中叶以后逐渐向私人经营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以生产商品为主的私营手工业和独立个体手工业者。与此同时,官商已不能再垄断贸易,私商势力日益强大,很多诸侯国采取了鼓励贸易的措施,不过商人地位仍然低下。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借贷、高利贷也产生了。商业的发展还促进了都市的兴起。
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促使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时铁农具已经普遍使用,除了牛耕,还开始用马耕田。人们已普遍用人或动物的粪便作为肥料,懂得沤制绿肥,掌握了积肥、施肥的基本技术。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稷、黍、稻、麦、菽等,种植地域遍布东西南北,农业产量有较大提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修筑堤防,开菌运河,兴建农田灌溉工程。
魏惠王时先后开凿了大沟和鸿沟。魏文侯时,西门豹治漳水,开渠12道,引漳水灌溉农田,化害为利。战国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主持兴修的都江堰,它变成都平原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关中郑国渠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
战国时期的手工业,有作为农业副业的家庭手工业,以生产布帛为主,只有小部分产品参加商品交换;有独立经营的个体手工业,一般自产自销,生产技术改进较快有“豪民”经营的大手工业,主要是冶铁业和煮盐业;有官营手工业,主要用来满足统治者的需求,规模很大。手工业生产技术有长足的进步。
丝织业已能生产罗纨、锦、绣、缣等新产品,木器业已有规(圆规)矩(曲尺)等新工具,还发明了隐栝以矫正木料曲直。战国中期以后,漆器业开始脱离木器业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部门。找矿和采矿技术有很大进步,战国的琉璃制作质量也有显著提高。战国时期的商人很活跃。普通商人本钱少,人手少,营业极不稳定,是富商大贾鲸吞的对象,但比耕田容易获利。富商大贾则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资本雄厚,用伙计、佣保、奴隶作为劳动力,通常进行大规模的贩运贸易。有些靠煮盐、冶铁起家的大富豪也兼营商业。
历史上有名的富商大贾如白圭、吕不韦等相继出现。由于商业的发展,货币的流通量逐渐增大。当时的货币主要有铜币和金币,式样也很多。战国时期城市迅速发展,列国的都城和郡县的治所都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当时也出现了一些举世闻名的大城市,如齐国的临淄、燕国的武阳、楚国的郢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