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11-28 19:10:19

2019考研历史学知识点-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2019考研历史学专业课的复习,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考生复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历史的复习时间、事件比较多,很容易使考生产生混淆,考生在备考考研历史学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本期新东方在线与考生分享的就是关于考研历史学的相关内容,供考生参考。
      (二)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主要学派有儒、墨、道、法、阴阳、名、农、纵横、杂、兵家等。诸子的学术思想,
    成为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墨子,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是战国时期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节用”“节葬”,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欺凌压迫;主张“尚贤”“尚同”,反对世卿世禄制。墨子虽然否定了天命,却保留了尊天事鬼的宗教外衣。在认识论上,墨子提出三表法,主张根据前人的直接经验、百姓的直接经验和实际效果来判断是非真假,是认识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墨子死后,其后学分成许多流派,称为后期墨家。
    庄子,名周,宋人,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进一步阐释了老子所讲的“道”,认为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得“道”就可与“道”同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人生的苦恼和生死都可以得到解脱。这是庄子的理想人生境界。庄子把老子的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引向了相对主义,认为对立双方没有什么绝对的界限,否认相对之中有绝对,由此他又走向了不可知论。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逍遥游》是他这种思想的一个反映。
    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名轲,邹人。他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复礼”,而是托古改制”。他提出要推行“仁政”,首先要使“民有恒产”,这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孟子的性善说是他的仁政说的哲学基础。他认为人性本善,生而具有“四端”,“四端”发展起来,就成为“四德”。其中,恻隐之心为“四端”之首,“仁”为“四德”之首。孟子认为统治者把这种内心固有的“侧隐之心”发扬出来,推行到行政措施中去,就是“仁政”了。孟子还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这是当时社会变动的一个反映。荀子是孙氏之儒的创始人,名况,字卿,赵人。他主张既“隆礼”又重法,认为礼是根本原则,法是具体措施,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人性论上,荀子主张人性恶,指出了建立法制和对民教化的必要性。在自然观方面,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他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批判了孟子的“法先王”思想,主张因时应势而变法,关于如何加强君权,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则主张把三者结合起来。对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他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相信人性本恶,所以主张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
    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齐人邹衍,他用五行相生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了五德终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名家对中国古代逻辑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孙膑兵法》。其他兵法著作还有《吴起兵法》《尉缭子》等,证明兵学是当时较为发达的一门学问。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为代表的杂家,以公孙衍张仪、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学派。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学术中心。从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开始,齐国就在都城临淄西郊的稷下设置学宫,称为“稷下学宫”,吸引了不同流派的大批学者前往讲学和著述,如荀子、邹衍、孟子、慎到、申不害、田骈等,由此形成了一个影响极大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这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一个重要缩影,为促进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战国时期,史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左传》《竹书纪年》《战国策》等一批重要的史书。诸子散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以孟庄、荀、韩四家文学价值最高。诗歌有了重大进展,出现了新体诗—楚辞,其代表是屈原和他的《离骚》《天问》等不朽篇章。这时的绘画、雕塑、音乐等也有很大进步,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就是一个代表。在天文学方面,出现了《甘石星经》,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战国时已采用“四分历”,出现了“月令”,测知了二十四节气。战国末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医学方面,有了更细的分科,掌握了望、闻、问、切诊断法,还有不少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等,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考研历史学知识点-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