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里的“二、三事”(二)
考研政治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里的“二、三事”(二)读史可以明智,一部近现代史纲要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重大事件的总结。每一年的考研政治基本上都会考近代史纲要就是为了让大家铭记历史,重振中国雄风。而史纲的考试也常常会考到知识再现题,需要我们厘清历史事件。这些事件虽然繁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次给各位介绍的就是历史上那些与“三”有关的事,让你的2017考研政治复习更全面。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等;三是一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董必武。
整风运动三大内容: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
新文化运动三大基本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近代三次大的思想论战:第一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围绕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展开。第二次: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第三次: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考研政治里史纲部分的考察相对简单,只要大家有敏感的时间轴线,清楚的回忆起时间所对应的内容,就能够做出大致判断。所以细致认真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文都教育考研政治复习老师为大家总结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里的“二、三事”,相信一定可以帮到大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