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考研|货币银行学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上)
金融硕士是比较受欢迎的专硕之一,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硕士考研|货币银行学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1.通货膨胀及其类型
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衡暈。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①爬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②温和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③恶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
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
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
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产量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另一类为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贵的减少(通过LM曲线右移),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定义: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及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髙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据西方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髙,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西方经济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髙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収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就像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一样,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价格完全决定于商品的供求,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控制产贵来改变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另外,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向分析,有人提出了混合通货膨胀理论。其分析的实质就是把上面两个理论结合起来。
(3)结构性通货膨胀
定义: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生产部门的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各个部门的工资增长也应当有区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对比部门可以为: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和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迅速发展的部门和渐趋衰落的部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
3.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通常,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①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③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在短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
(3)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效应。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但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4)超 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导致经济崩溃。
4.菲利普斯曲线
定义: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即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的时候,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由于工资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正比例关系(两者差额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替代货印工资率,来描述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则相反。菲利普斯
曲线如图11-1所示。
图11-1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又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罝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当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持续性的长期现象时,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会使菲利普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意味着经济现在必须以更髙的通货膨胀率才能换取一定的失业率。在长期,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换取一定的失业率所耑要的通货膨胀率就越来越高,最终菲利普斯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如果经济开始在一个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下运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以自然失业率为出发点的一条垂线。它否认了短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由于长期无法消除自然失业率,任何政府试图以通货膨胀来消除自然失业率的努力,其结果都只是暂时的。货币主义就持这种观点。
与菲利普斯统计英国的数据类似,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发现,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3%。
5.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由于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正常发展有相当的不利影响,所以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平抑通货膨胀。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暈,使之与货币需求暈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6.通货紧缩的定义
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蒌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下降的现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