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10-29 21:05:37

针对“名城抢名校”现象专家指出:有序竞争才能优化资源配置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关于“针对“名城抢名校”现象专家指出:有序竞争才能优化资源配置”相关资讯文章,一起关注一下吧~  
  10月9日,重庆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支持重庆高校“双一流”建设、共建人大商学院重庆分院等。至此,重庆在2018年已引进9所国内名校。此前,重庆还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像重庆这样积极引进名校资源的城市,近年还有多个。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2月,与青岛市政府签约的高校已达30余所。2018年年内,宁波市政府已与浙江大学等5所名校签约。上一年,杭州市政府也与奥克兰大学等6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签约,此外合肥今年也在引进一批名校。
  “名城的经济发展急需补齐人才短板,名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财政空间,各取所需。”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对分析。
  “这是城市引进名校资源的第二次高峰。”张端鸿说,第一次引进高峰是在2000年前后,当时以深圳为首的经济崛起城市大量引进高校资源。两次高峰形成的背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洼地。
  “不惜重金”
  梳理各个城市与名校签订的合作协议,不难发现其合作模式:名校名院通过建立分校区,共建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外合作办学等各种形式布局这些重点城市,为城市发展作高端人才储备;城市则为名校提供土地资源、财政投入等支持,让名校获得更大的办学空间。
  争相引进名校的城市中,宁波高等教育规模层次处于同类城市较低水平,是长三角五个都市圈里唯一没有“985”“211”高校的都市圈核心城市。
  “高水平大学、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宁波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负责人点出了宁波高等教育的现状。
  面对短板,2018年9月27日,在宁波市市委常委会议上,市委书记郑栅洁要求:“不惜重金引进一批知名高校,加快调整优化现有高校学科专业,努力建设一批一流学科、特色专业,全面提升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
  2018年以来,每一所名校与宁波市签订协议的现场都有郑栅洁“站台”。郑栅洁的另一个身份是宁波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宁波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这个领导小组也叫“四名”领导小组,即“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领导小组”。
  过去,宁波市曾针对高等教育工作成立了“宁波市高等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现在为争抢名校资源,领导小组班子成员也“升级”了。2017年中起,领导小组更名为“宁波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
  与宁波同属浙江的杭州,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高科技、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引进人才,2018年2月,杭州市出台了《关于“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样表达了“不惜重金”引进的决心。意见提出未来10年,杭州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引进项目,由市和区县(市)两级财政给予前期5年的运行经费支持。
  其中,对引进的国内大学分校、校区、研究生院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助,对引进的科研院所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助。对引进特别重大的项目,则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经费扶持政策。
  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杭州明确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保障的引进项目,原则上由落地区、县(市)政府进行建设,或对已有楼宇进行改造,实行“交钥匙工程”。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享受杭州市人才政策给予相应的支持外,还提供多渠道的住房保障。
  最优选择是什么?
  针对“名城抢名校”的现象,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指出,从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分配上看,有序竞争才能优化资源配置。
  与形成于2000年前后的引进名校高峰不同 ,现在各城市已经很难引进名校的本科分校区。一方面,名校会担心本科生扩容,在各城市的招生指标扩大后,降低生源质量。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收紧了设立本科分校区的口子。
  “虽然并未有明文限制,但(设立本科分校区)审批周期拖长。地方等不及,要用人,自然放弃。”一位教育部相关人士说,所以,当地政府如今的“最优选择”是以研究生院的形式引进名校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也符合国家鼓励的“科教融合”趋势。
  至于一个城市的名校资源该如何布局,张端鸿认为,办高等教育的成本都是昂贵的。如果是设立新校区,必定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财政资源;但如果是共建研究院的形式,投入一定资源后,机构本身也有“造血”功能。名校入驻,也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对地方政府而言,相对“划算”。
  “宁波与名校谈合作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宁波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负责人表示,“关键看是否符合宁波经济发展的需要。”
  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是宁波市今年引进名校名院的重磅工程,为了推进校区早日落地、早出成果,宁波市领导曾数次带队上门,主动找浙大沟通对接。宁波教育局高等教育处负责人回忆:“就这一个项目,市领导批示指示了十几次,召开协商会、汇报会更是不知多少次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对“名城抢名校”现象专家指出:有序竞争才能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