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10-25 18:15:31

2019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基础知识点之预设的共知性

下面是新东方在线整理的2019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基础知识点之预设的共知性,请参考:
    预设的共知性
    共知性是预设理论十分关心的内容之一。什么是共知性呢?共知性指预设必须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或无可争议的信息。预设的共知性包括三种情况:
    1、预设是人所共知的信息
    例如:
    太阳距离地球1.5亿公里。
    这句话至少可以推导出这样几点预设:
    (1)丰一个叫“太阳”的星体;
    (2)存在着一个叫“地球”的星体;
    (3)这两个星体之间有一定距离。
    以上预设都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信息。
    2、预设是只为交际双方所共知的信息
    例如:
    某两个同学之间说话以某本书的存在作为预设,那么就可能有下列对话:
    甲:借到了吗?
    乙:没借到。
    此时若有第三个在场,而他不知该预设的话,可能会说:
    丙:什么没借到?
    3、可撤销性
    这是指预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被取消。例如“小张没能看到那场压轴戏”通常具备如下预设:小张看了这次演出。但是如果说成“小张没能看到那场压轴戏,因为他已经住了医院”。原先的预设就被撤销了。
    三、认识预设的意义
    传统的标准逻辑只有真假两个值,通常可以称为二值逻辑;而预设逻辑则有真、假和无意义三个值,因此它是三值逻辑。如果我们用S代表一个特定的语句,非S表示它的否定形式,T表示它的预设,我们可以发现,当S是真时,T也真;当非S是真时,T也真。也就是说,S的真或假都预设T。把下面的例(3)和(3′)同前面的例(1)和(1′)作一比较:
    (3)鬼的脸是蓝的。
    (3 ′)鬼的脸不是蓝的。
    例(1)和(1′)二者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例(3)和(3′)则不然。它们中间并非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尽管例(3)和(3′)的两个句子都预设“鬼”的存在,但实际上它并不存在,因此说它是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只有T真,S和非S才有真假;如果T假,则S和非S无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基础知识点之预设的共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