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备考之概念(二)
对于管理类联考的复习来说,到了3、4月份,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启动复习了,那么在复习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概念”这个章节,前面我们已经梳理了关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我们继续梳理概念的分类。概念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可以按照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正概念非负概念等,在我们的管理类联考中,所涉及到的有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其他的知识点没有涉及过,所以这里我们只研究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如何区分。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就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例如“森林”、“丛书”、“工人阶级”等都是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而不适用于该群体内的个体。非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例如“树”、“书”、“工人”等都是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既可以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也可以适用于该类中的分子。
当然,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句中,有时表达集合概念,有时表达非集合概念,因此,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除了要了解集合概念的特点之外,还要注意区分语词所处的语言环境。下面介绍一下区分的判别标准。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判别标准
在这个句子面加上“每一个”或者在它后面加上“之一”,如果这个句子仍然成立,那么这个概念就是非集合概念,如果加上“每一个”或者“之一”之后,这个句子不成立,那么这个概念就属于集合概念。例如“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在这上述这几句话中,“鲁迅的著作”这个概念出现了两次,但它到底属于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我们可以适用上述这个判别标准,将“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面加上“每一部”之后,这个句子不成立了,所以在这个句子中“鲁迅的著作”属于集合概念,而在“《祝福》是鲁迅的著作”之后加上“之一”,这个句子仍然成立,所以此处的“鲁迅的著作”属于非集合概念,而上述的推理很显然偷换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使用,上述的推理是不成立的。
综上所述,文都教育提醒广大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备考的考生,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使用上是不同的,要注意掌握区别的判别标准。
更多【2018考研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信息】、【全国各高校2018考研调剂信息|调剂流程汇总】、【全国各高校2018考研复试时间|复试通知汇总】详尽信息,皆在文都考研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