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族 发表于 2018-9-28 20:30:37

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中国农大考试大纲(动物生理学)

  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中国农大考试大纲(动物生理学)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动物生理学部分(50分)
  一、动物生理学概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二)机体与内环境
  1. 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1. 内环境 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为细胞外液。能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代谢的终产物,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能保持其中各种成分和pH值、渗透压、各种离子浓度等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2. 稳态 指正常机体内环境的成分、各种理化特性以及体温和姿势的维持等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指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理功能进行调节的方式。
  (一)调节方式:反射
  1.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2.反射弧 反射的结构基础:感受器、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二)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
  指机体的某些细胞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或局部扩散,作用于相应细胞上的受体,进而改变其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起效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
  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的调节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的反应过程。
  调节特点:调节能力较小,维持局部组织稳态起一定的作用。
  (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 反馈信息可使控制中枢的初始控制信息减弱称为负反馈。如:排尿,分娩
  2.正反馈 反馈信息可使控制中枢的原始信息加强称为正反馈。如:血压调节,体温调节
  3.前馈控制系统: 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某些条件反射的形成,如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致唾液分泌。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各种蛋白分子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遵循单纯的物理学规律
  2)易化扩散: 须由载体或通道介导
  3)主动转运: 原发性 + 继发性
  4)入胞和出胞:大分子物质团块由该机制转运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
  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1)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cAMP
  2)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肌醇信号转导系统:DG+IP3
  3)与酪氨酸激酶直接相连的信号转导系统
  (三)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基本为K+平衡电位。
  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1.可兴奋细胞 是指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一般认为,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为可兴奋细胞。
  2.兴奋性 兴奋性是指机体具有的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3.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1)刺激 把能够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
  2)阈刺激(阈强度)固定作用的时间,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为大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则是小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阈下刺激是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3)基强度 在任意延长时间情况下,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4. 组织兴奋性的变化 各个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是不同的;同一组织或细胞处于不同的机能状态,它的兴奋性高低也是不一样的。当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后,再要产生兴奋时,它们的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有序的变化,相继出现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长期。
  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1)动作电位 当细胞膜在静息的基础上,接受适当的刺激时,膜内的负电位消失,可触发其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四)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1.突触的微细结构:包括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和 突触后膜 三部分。
  2.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是一个电-化学-电的过程。
  (二)接头传递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结构特点
  2)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
  (五)骨骼肌的收缩
  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
  (一)肌原纤维
  1)粗肌丝
  2)细肌丝: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二)横小管(T管):为肌膜向肌纤维内部凹陷而成的小管。
  (三)肌质网:内有大量的Ca2+,肌质网膜上有大量的钙泵.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
  (一)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肌肉收缩过程的本质是在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下将分解ATP释出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的过程。能量转换发生在肌球蛋白的横桥和肌动蛋白之间。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
  骨骼肌的收缩是由动作电位引发的。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骨骼肌的动作电位来自支配它的运动神经,二者的动作电位的形态相似,都呈尖锋状,形成的机制也相似。
  骨骼肌的动作电位引发机械收缩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1. 单收缩 在对神经-肌肉标本的实验中,给神经或肌肉一次单个阈上刺激,会引起肌肉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
  2. 收缩总合
  1)不完全强直收缩 给神经或肌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阈上刺激,若后一次刺激落在了前一次刺激的舒张期时,出现一条锯齿状的曲线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2)完全强直收缩 给神经或肌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阈上刺激,若后一次刺激落在了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时,出现一条光滑的曲线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二)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因素
  1.负荷
  1)前负荷: 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
  2)后负荷: 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后负荷
  2.肌肉收缩能力
  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的能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
  (六)实验
  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
  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专业硕士考研大纲:中国农大考试大纲(动物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