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9-7 17:42:20

2019计算机考研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介:历史沿革(6)

2019考研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了“2019计算机考研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介:历史沿革(6)”的相关信息,提醒各位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好复习规划。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计算所在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力争为产业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探索了一种开放办所的新模式。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计算所的产业化模式逐渐从自办企业为主转变为以技术转移与技术辐射为主,主要模式有企业孵化、技术成果交易、与地方共建计算所分部等,范围从中关村、北京,逐渐扩大到全国。现在,计算所已先后建立了苏州、上海、宁波、台州、东莞、肇庆六个分部。计算所分部共计吸引地方政府投资1.75亿元,成为技术转移和规模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地方企业的竞争力,并为地方培养了人才。迄今为止,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路甬祥副委员长和陈至立国务委员先后视察计算所分部,地方政府和中科院各级领导也都对计算所分部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计算所通过分部的建立把产业化做到地方,把关键技术送到企业,正在探索一条技术转移、院地合作的创新模式。计算所成为我国信息行业若干共性关键技术的“源头”作用初步得到体现。
    走出去,请进来,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将有助于计算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学术机构。计算所已与世界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及高技术公司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计算所每年出访100多人次,多次主办重要的国际会议。海外杰出学者团队在系统结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计算所的“龙星计划”(海外华人教授回国讲学)已产生较大影响。与AMD、ST等公司的密切合作加快了曙光、龙芯等课题的科研进度,提升了成果的水平。计算所的科研已逐步融入国际科研大环境,科研人员也开始进入本领域的国际平台。
    一流的研究所需要一流的人才来建设,一流的研究所也必然培育一流的人才。李国杰院士、高文研究员被美国2005年IEEE
Spectrum杂志评为中国科技十杰;孙凝晖研究员、胡伟武研究员入选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龙芯”、“曙光”研究集体分别荣获首届和第二届中科院杰出成就奖。计算所宽松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大批精英人才,先后有9人入选“百人计划”加盟计算所,数十名国内外知名学者相继应聘为我所的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
    1998至2005年底,计算所共向社会输送了毕业研究生580人,其中硕士288人,博士292人。他们分布在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等单位的各个不同岗位。2006年,计算所在读研究生人数已达976人,其中博士生443人,是我国计算机学科在学博士最多的培养单位。五年来,计算所先后有3名研究生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19人获得院长优秀奖,有3名导师先后获优秀导师奖。
    计算所五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孕育了“创新、求实、团结、高效”的文化理念。今天,计算所的创新文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热爱科学、乐在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严谨务实、勇挑重任,拼搏进取、追求卓越;尊重人才、团结合作,统一意志、民主和谐;纪律严明、规范高效,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它是一种集成、融合的文化: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强调团队拼搏精神,又鼓励个人钻研探索;既有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又有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所党委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建设,重点抓好机制、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今天的计算所已经拥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一支年轻有为的创新队伍、一支高效管理的职能部门、一个心情舒畅的科研环境、一套鼓励创新的规章制度和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多次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和中科院授予的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创新文化先进集体的殊荣。创新文化已经成为计算所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宝贵财富。
    经过中科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一期、二期的建设与发展,计算所以评估为优秀(A类)研究所的成绩顺利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并将目标锁定为:到2010年,计算所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骨干研究所,成为以跨越创新、引领未来为目标的研究所,形成由一个本部核心和分布在全国的若干分部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型研究所。为此,2005年计算所实行了机制体制的一次重大革新,将原有的七个研究室调整为三个研究部和一个前瞻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凝炼为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与普适计算、智能软件,希望通过研究部的协调组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效率;同时营造令科研人员向往的科研环境与人文环境,创造出有利于做出三性研究的创新环境。
    2006年6月,总面积3万平米的计算所新科研楼投入使用。工作区、图书馆、学术交流长廊、成果展示演示环境、生态仓,既整齐适用,又美观大方,进入宽敞的一楼大厅就有进入科学殿堂的感觉。新科研楼不仅是计算所员工与学生工作和成长的地方,也是计算所“创新、求实、团结、高效”文化的浓缩与写照。我们相信,有了五十年的文化积淀,计算所必将孕育出更多的人才与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十载春秋岁月,五十年光辉历程,历史的车轮从1956驶入了2006。昨天,我们用智慧与汗水创造了计算技术科学的辉煌历史;今天,我们满怀激情实践着“自主创新、科技强国”的豪迈誓言;明天,我们充满信心勇攀科学高峰,谱写新世纪的华彩乐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计算机考研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介:历史沿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