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9-3 17:50:16

2019计算机考研北京大学科研基地: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

2019考研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了“2019计算机考研北京大学科研基地: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相关信息,提醒各位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好复习规划。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心简介
    (1)简介
    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始建于1993年,依托北京大学,具体设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方正集团为共建单位。第一任主任王选先生,第二任主任肖建国教授,现任主任郭宗明研究员。
    中心建设初期目标是为使我国新闻、出版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围绕该领域内的若干技术难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将高档彩色激光照排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力争取得重大进展,并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其商品化和产业化,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9年1月中心通过建设验收。中心研制成功了多项创新性工程应用系统,获得广泛应用,引发了新闻出版行业的多次技术变革,取得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012年获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大成就奖”,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出版媒体,印刷出版、广电领域也进入信息网络化发展新时期,电子出版的内涵有了革命性的改变,中心的研发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面向纸介质出版为主的技术研发,扩展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全媒体出版技术研发。近年IT和印刷设备制造新技术的发展,如大数据、云计算、社交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喷墨数字印刷技术等,更是加速推动了电子出版的变革。智能媒体技术,将是未来电子出版发展的新趋势。中心近年来已在智能媒体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部分成果的技术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已经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继续推动着我国电子出版技术的发展。
    中心在2015年根据出版技术的新发展进行了新的规划与调整,将智能媒体技术的关键基础技术研究和重大应用开发作为中心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内容,其中关键基础技术的研究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字出版应用、数字内容计算与知识服务技术、网络视音频处理与检索技术、数字文档处理技术四个方向,重大应用开发为喷墨数字印刷、计算机字体、数字新闻、数字出版和大数据应用五个方向。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将主要负责关键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共建单位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在关键基础技术的研究成果上进行开发、推广和产业化工作。
    (2)中心主任
    郭宗明,博士,北京大学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其一直从事图形图像技术的研发工作,曾从事图形排版、彩色出版等电子出版技术的研发工作,后来根据技术的发展从事数字出版技术的研发工作,近期还承担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的技术研发工作,主持研制成功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工程应用系统,获得广泛应用,获得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奖励,还获得王选新闻科技奖——杰出人才奖荣誉。
    (3)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
    主 任: 高 文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院士
    副主任:
    许文才 北京印刷学院 教授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田胜立 中国编辑学会 副会长
    肖建国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教授
    周 明 微软亚洲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周明全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
    赵 耀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教授
    徐 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
    郭宗明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黄河燕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教授
    研发内容
    基础技术研究
    (1)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字出版应用
    本研究方向始于王选院士从七十年代开始在国家“748工程”中对高分辨率汉字字形的压缩与快速还原技术的研究,研制成功电子出版系统并获得广泛应用,引发了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在随后四十多年里,本方向的研究人员在相关领域持续不断开展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积极推动工业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SIGGRAPH、IJCV、ACM、TOG、IEEE
TIP、CVPR、IJCVI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了上百篇论文。
    本方向主要围绕图形图像处理与数字出版进行学术理论研究,重点面向数字出版应用的实际需求开展字形计算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以及数字印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2)数字内容计算与知识服务技术
    本研究方向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研究。经过12年的持续研发和五代技术升级,成功研制“报业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中文报业“告别纸与笔”的技术变革,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本方向的研究重点转向数字出版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了面向互联网大数据的数字内容计算与知识服务技术的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在PAMI、ACMTOIS、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VLDB
Journal、TKDE、TASLP、TACL和ACL、AAAI、IJCAI、SIGMOD、VLDB、ICDE、SIGIR、EMNNLP、ICDM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及会议上。
    目前数字内容计算与知识服务技术研究方向主要是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与大规模数据管理技术为基础,面向开放域、多语种和异构的海量数字内容,开展内容理解、数据挖掘、语义数据管理与知识服务技术的研究,为互联网搜索、智能出版、社会网络计算、大规模语义数据搜索与知识服务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中文语言分析技术、文本自动生成技术、社交媒体挖掘技术、数字内容的语义挖掘与知识服务技术、海量信息存储与语义网络自动构建技术、知识关联挖掘与海量语义搜索技术、互联网舆情监测与预警。
    (3)网络视音频处理与检索技术
    本研究方向的工作始于1995年,当年成功研制计算机辅助动画制作系统。1998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等学校十大进展。1997年研发面向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并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包括数字视音频编码、处理、传输与检索等内容的网络视音频处理与检索研究方向,在IJCV、TIP、TCSVT、TMM、ACM-MM、IJCAI、AAAI、INFOCOM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视音频检索技术在国际评测TRECVID中取得多项第一的优异成绩。主持承担和参加了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科研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视频编码技术、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和DASH、基于图像先验模型的图像建模和重建、视频传输与网络通讯技术、音乐概念识别与推荐技术、广播电视及自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技术、基于音视频的多媒体事件检测技术、图像视频分析与检索技术、网络多媒体搜索与挖掘技术。
    (4) 数字文档处理技术:
    本研究方向面向数字出版、移动教育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开展普适性文档处理、复杂文档图形图像理解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先后承担了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与省部级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信息产业重大发明1次,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数字出版和电子公文等领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计算机考研北京大学科研基地: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