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评估工作启动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评估工作启动”相关资讯文章,一起关注一下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上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定期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推进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的要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每年评估1-2个领域,按照数理地学、生命、信息、工程材料、化学的顺序轮流进行,每个实验室的评估周期为5年。
2018年教育部将组织对工程材料领域的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发布有关事项通知:
1.工程材料领域开放运行满3年的实验室均应参加定期评估。参加本年度评估的实验室145个,参评实验室名单和初步分组情况见附件。
2.本年度工程材料领域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
3.评估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执行。2018年实验室评估的初评拟于9月择期进行,现场考察拟于10月下旬进行,综合评议拟于11月下旬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请及时关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http://www.cutech.edu.cn/cn/index.htm)和科技司网站(http://www.moe.gov.cn/s78/A16/)。
4.请各依托单位和实验室按照评估规则做好准备工作。对参加评估或对分组方案有疑议的,应当以正式函件形式与我司沟通(可先电话沟通),并于7月15日12:00前向我司提出调整申请。
联系人:科技司基础处 穆飞、邹晖
电子邮箱:kjsjcc@moe.edu.cn
联系电话:010-66096301
以下是教育部科技司公布的参加2018年度工程材料领域评估的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高校
一、工程一组(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1
城市地下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2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东南大学
3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
河海大学
4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
清华大学
5
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
天津大学
6
岩土及地下工程
同济大学
7
水工岩石力学
武汉大学
8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9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
长安大学
10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
浙江大学
11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
北京工业大学
12
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
广西大学
13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
广州大学
14
冲击与安全工程
宁波大学
15
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
石家庄铁道学院
16
结构工程与抗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7
公路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
18
水利水运工程
重庆交通大学
二、工程二组(冶金矿业)
1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
北京科技大学
2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
中国矿业大学
3
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
东北大学
4
深地科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5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
安徽理工大学
6
现代冶金技术
河北理工大学
7
煤矿灾害防治
河南理工大学
8
提高油气采收率
东北石油大学
9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
武汉科技大学
10
冶金装备及其控制
武汉科技大学
11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
山东科技大学
12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
西安科技大学
13
光电油气测井与检测
西安石油大学
14
石油天然气装备
西南石油大学
15
非常规冶金
昆明理工大学
三、工程三组(能源动力、工程热物理)
1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
2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
清华大学
3
动力机械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4
建筑安全与节能
湖南大学
5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
东北大学
6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
中国矿业大学
7
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
东南大学
8
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
大连理工大学
9
热流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10
煤气化及能源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11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
12
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
内蒙古工业大学
13
流体及动力机械
西华大学
14
能源材料化学
新疆大学
15
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
云南师范大学
四、工程四组(机械与先进制造)
1
精密与特种加工
大连理工大学
2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承压系统与安全
华东理工大学
4
工程仿生
吉林大学
5
先进成形制造
清华大学
6
高效洁净机械制造
山东大学
7
机构理论与装备设计
天津大学
8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9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10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
长安大学
11
轨道交通安全
中南大学
12
现代制造技术
贵州大学
13
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
华南农业大学
14
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
江苏大学
15
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
西安理工大学
16
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
浙江工业大学
17
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
重庆理工大学
五、工程五组(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轻工)
1
水沙科学
北京大学
2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3
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
清华大学
4
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
清华大学
5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6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
东南大学
7
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
河海大学
8
生态纺织
东华大学
9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
同济大学
10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
重庆大学
11
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
青岛理工大学
12
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
山东建筑大学
13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六、工程六组(电力、电子、控制)
1
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
2
仿生机器人与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
3
微电子机械系统
东南大学
4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
华北电力大学
5
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6
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
清华大学
7
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
山东大学
8
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
9
智能电网
天津大学
10
道路与交通工程
同济大学
11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
12
现代测控技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3
电子精密制造装备及技术
广东工业大学
14
无损检测技术
南昌航空大学
15
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
沈阳工业大学
16
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
太原理工大学
17
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
中北大学
七、材料一组(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1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
北京大学
2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
3
软化学与功能材料
南京理工大学
4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
5
超常条件材料物理与化学
西北工业大学
6
先进能源材料化学
南开大学
7
薄膜与微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8
功能分子固体
安徽师范大学
9
生态环境与信息特种功能材料
河北工业大学
10
光电带隙材料
哈尔滨师范大学
11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
江汉大学
12
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
吉林师范大学
13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八、材料二组(材料加工、制备、表征)
1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
东北大学
2
三束材料改性
大连理工大学
3
汽车材料
吉林大学
4
材料先进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5
先进材料
清华大学
6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
山东大学
7
特种功能材料
河南大学
8
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
郑州大学
9
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
湖北大学
10
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湘潭大学
11
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
天津理工大学
12
北京工业大学
九、材料三组(金属材料、无机材料)
1
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生物冶金
中南大学
3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
天津大学
4
电子陶瓷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5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南大学
6
环境断裂
北京科技大学
7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
同济大学
8
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
兰州理工大学
9
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
广西大学
10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
哈尔滨理工大学
11
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
昆明理工大学
12
磁学与磁性材料
兰州大学
十、材料四组(生物材料、有机材料)
1
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2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3
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
清华大学
4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
中山大学
5
纺织面料技术
东华大学
6
民族地区资源绿色转化与利用
中南民族大学
7
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
海南大学
8
纺织纤维及制品
武汉纺织大学
9
橡塑材料与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
10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
天津工业大学
11
先进纺织复合材料
天津工业大学
12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
浙江理工大学
13
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
杭州师范大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