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下载版)
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解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诗句表达的是动与静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故正确答案是B。A项把动和静看做是相互排斥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既与题意不符,又违背了动静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基本原理,应当排除;C、D两项,把运动和静止看作是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则是概念的混淆,也应当排除。
2.【答案】C。
【考点】对可能性范畴的理解问题。
【解析】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中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相对于现实来说,是潜在的东西、尚未实现的东西。对于可能性要做具体分析:首先要区分可能与不可能。当我们说某一事物和现象有产生的可能,是指这一事物和现象有某种客观的根据和条件。不可能性是不存在实现的根据和条件,因而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孟子讲的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可能的,为长者折枝是可能的。所以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标志在于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其次,要区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现实的可能是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就可以实现。抽象的可能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依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还不能实现,只有在条件具备时,才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再次,在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某一事物是否可能以及能否由可能变为现实,归根到底是取决于该事物在现实中是否具备客观的根据和条件,如果缺少客观的根据和必要的条件,即使人们再努力或对人再有利,也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本题所问是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别,这是客观存在,与A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的利害关系无关,故排除。D是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依据,C才是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依据。
3.【答案】D。
【考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解析】人类社会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系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尺度进行考查。马克思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晚年根据史料研究成果,将基于生产关系中最主要的成分即所有制状况,将“五形态”浓缩为“三形态”即为“公有—私有—公有”。除此之外,马克思还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三个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
题中A、B、C、D四个选项分别列举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划分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生产力形态、人的发展的四个依据,但满足题干要求的只有D项,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D。
4.【答案】B。
【考点】人的意识的差别性和相对独立性。
【解析】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认为意识形态在反映或依赖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或功能,主要表现有: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的同步性、历史继承性、相互作用性和能动的反作用性。本题运用列宁的一段名言,说明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不同,问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现了意识形态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故正确答案是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选项A不正确。本题材料并没有反映出“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也没有说明“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D选项应予以排除。>>查看更多试题解析内容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立即下载>>】
历年考研各科试题答案及解析
公共课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考研日语-公共日语 二外日语
管理类联考
经济类联考
专业课
心理学
教育学
经济学
计算机
管理学
历史学
法学
农学
艺术类
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
翻译硕士
金融硕士
中医综合
西医综合
会计硕士
艺术硕士
以上是中公小编整理的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下载版),更多考研公共课备考资料可查看考研数学频道、考研政治频道、考研英语频道、联考综合频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