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6-8 21:44:20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下载版)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的理解和确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 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没有完整科学的唯物史观,即无论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 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只要考生知道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就应该推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D。
  2.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人的实践活动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与外部世界是处在不 断的相互作用之中,二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基础就是实践。实践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作 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发生物质和精神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都是双向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物质关系中,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使客观事物改变原有状态,变成新的适合人类需要的形态,即客体主体化;另一方面人在改变客观事物中,客观事物也不断地作用于人,使人也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即主体客体化。在精神关系中,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所需要的思维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主体将信息 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点。即是说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使人与世界同时都得到改变,并各自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C。>>查看更多试题解析内容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立即下载>>】


历年考研各科试题答案及解析


公共课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考研日语-公共日语 二外日语
管理类联考
经济类联考


专业课
心理学
教育学
经济学


计算机
管理学
历史学


法学
农学
艺术类


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
翻译硕士


金融硕士
中医综合
西医综合


会计硕士
艺术硕士



  以上是中公小编整理的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下载版),更多考研公共课备考资料可查看考研数学频道、考研政治频道、考研英语频道、联考综合频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下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