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考研到底有没有解决就业压力?
2018考研复试交流群 1202232382018全国研究生初试已经正式结束,中公考研小编整理了“选择考研到底有没有解决就业压力?”文章,希望对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并祝福考研的同学们顺利通过考试。
考研热在某种程度上是延续了就业压力,而非缓解。
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就业成为报考研究生的最主要动因。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在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的同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从2007年的36.1万,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59万,增长比例达到63.6%。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达到3∶1。
在微博教育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有关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而比较茫然、还没有作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能力,而是为了贴上新的身份标签,在择业中增添筹码。那么,考研能否真正实现“提高就业竞争力”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再进一步提问,同样是选拔性考试,4年之前的高考是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呢?如果提高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4年之后选择走进新的考场?如果没有提高,那我们凭什么认为考研就可以呢?
我们知道,教育的主要功用至少有两个,一个是提高个人能力,另一个是改变社会地位,这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动因。反映到现实里,即学历与薪水成正比例关系。总体上,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尤其是现代社会正在逐步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用人单位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判定人才,学历就是最主要的凭借之一。
虽然学历具备判定和遴选人才的功能,但是,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博弈,随着高学历文凭的发放数量不断增加,学历膨胀以后,就业市场便被扭曲,能力与薪水的关系也被异化。拉米雷兹和沙伯特在《发展与教育》中说,学历证书的等级可能会扭曲市场,因此削弱生产力与工资间的联系。在真实的范围内,全世界对正规学校教育的重视在日益增长,这可能增强把学历证书用作找工作的资格证的趋势。因而,不断增长的学校教育个人回报率未必伴随着个人生产力的增长。
学历膨胀会制造这样一种现象:高学历——高薪水——刺激追求高学历——学历膨胀——学历注水——更高的学历。很多院校在本科阶段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较多的人上了大学,意味着实质的竞争被推迟到下一轮,本科学历的含金量已经不足,要竞争研究生的学历了。这也意味着学生在时间和金钱上需要加倍投入。学历的增发,导致的是学制的延长,以及青少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这些要比物质财富更为宝贵。
于是,为了更进一步遴选人才,用人单位的标准也只好水涨船高,在招聘时不断填上更高的学历要求。可以说,整体来看,正是因为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中判定和遴选人才的功能不断弱化,以致失灵,才刺激出研究生学历的高需求。由此观之,考研热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就业压力,而非缓解。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以带动对人才需求的调整,同时改变人才的评价体系,不再迷信学历;另一方面,则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改革教育制度,使之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让高等教育规模与就业市场接轨合拍,不再盲目扩张。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考生整理的“选择考研到底有没有解决就业压力?”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9考研全年集训营、乐学面授班、保研课程系列备考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