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12-29 18:22:19

2018考研《实验心理学》考前预测白皮书---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以下是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实验心理学》考前预测白皮书---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点四: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选择)
  1.自变量
  (1)自变量类型

       
        自变量分类标准
        类型
       
       
        自变量的性质
        任务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指导语)
       
       
        自变量的单一性
        单一自变量、复合自变量
       
       
        自变量的连续性
        连续变化的自变量、不可连续变化的自变量
       

  (2)自变量的设计
  多自变量设计的优点:第一,效率高,可以同时考查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第二,实验控制好。有些额外变量无法控制时,可以作为一个变量纳入到实验中进行研究。第三,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多个自变量的情况与真实情况接近,解释力更强。第四,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2.因变量
  (1)常见的因变量类型有:
  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速度、反应的概率、反应的难度、反应的次数、反应的强度及量表分数和评定分数等。
  (2)选取因变量的三个标准:有效性、敏感性、可信性。
  (3)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避免方法是进行预实验。
  3.额外变量
  (1)类别
  来自被试方面的额外变量。主要为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如果被试知道了实验的假设,那么他们的行动将倾向于支持这个假设。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来自主试方面的额外变量。主要为实验者效应:由于实验者不经意地向被试提供一些暗示告诉他们自己所期望的反应以致于对实验结果施加了细微影响。这种现象甚至在用动物做实验时也有可能出现。
  来自实验设计方面的额外变量。
  来自研究实施环境条件方面的额外变量。
  来自数据处理方面的额外变量。
  (2)自变量效应和额外变量效应的混淆
  当额外变量与自变量一起影响因变量的变化而无法做出区隔时,就产生了自变量效应和额外变量效应的混淆。心理实验中常见的混淆包括上述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8考研《实验心理学》考前预测白皮书---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心理学,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9考研全年集训营、乐学面授班、一对一协议班、名校保研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中公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行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 ,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本文为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整理,不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考研《实验心理学》考前预测白皮书---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