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12-29 18:22:13

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知觉

  以下是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知觉”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点五:知觉
  (一)知觉的信息加工
  知觉中的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和鲁梅哈特提出的。这是两种方向不同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整个知觉过程。
  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知觉系统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强调知觉者对事物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他对活动的阈限准备状态和期待,尤其是他的一般知识经验对知觉加工过程的影响。
  在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两者是根据信息的多少和熟悉程度等因素协同作用的。
  (二)知觉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1)知觉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会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影响因素:a.个体以往的经验;b.言语指导;c.个人的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2)知觉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影响因素:a.整体性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b.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特征对知觉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c.还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3)知觉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
  影响因素:客观因素有a.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b.对象的活动性;c.对象空间上的接近、连续、相似,符合良好图形、轮廓趋于封闭等易成为知觉对象;主观因素有a.机体有无明确目的或积极态度;b.知觉已有经验、定势;c.知觉者的兴趣爱好等。
  (4)知觉恒常性:我们把物理刺激变化而知觉保持稳定的现象叫做知觉的恒常性。人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

kyone 发表于 2017-12-29 19:08:13


  (三)深度知觉及线索
  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叫深度知觉,也叫距离知觉。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调节、辐合。
  调节指晶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产生的由改变睫状肌的紧张度实现的变化;辐合指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2)单眼线索包括: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相对大小、纹理梯度、运动视差、运动透视、明暗和阴影。
  (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当人注视一个平面物体时,它的每一点都落在视网膜的对应点上,视像相互吻合。但当人看一个立体物体时,两眼的视像不完全落在视网膜对应的部位,表现为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这样立体物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就是双眼视差。
  以上是中公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知觉”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心理学,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9考研全年集训营、乐学面授班、一对一协议班、名校保研精品班系列备考专题,中公考研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与每年的大纲进行深入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 ,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本文为中公考研心理学教研组老师整理,不经允许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考研《心理学导论》考前预测白皮书---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