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11-22 18:30:07

2018西医综合考研必备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在考研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有时候也需要收集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也就是说考研不仅需要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那么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西医综合考研必备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包括充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分动、静脉充血两类。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
  原因:静脉受压、静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心力衰竭
  病理变化
  1.肉眼:淤血的器官体积增大,暗红色,代谢功能下降,局部温度下降。
  2.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充满红细胞
  后果: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淤血性硬化
  重要脏器淤血
  慢性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变
  慢性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槟榔肝、淤血性肝硬化
  心衰细胞: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吞噬了红细胞并将血红蛋白分解为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肺褐色硬变:长期淤血时,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网状纤维组织胶原化,使肺质地变硬;同时由于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组织呈棕褐色。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表面及切面可见淤血区红色、脂肪变性区黄色相间的条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
  血栓形成的过程和形态
  定义: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条件机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
  过程:血小板粘集、血液凝固

kysix 发表于 2017-11-22 18:59:32


  形态
  1.白色血栓:粘附的血小板、ADP、、纤维素
  2.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凝血因子、纤维素网、白细胞、红细胞
  3.红色血栓
  4.透明血栓:主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2.机化、再通3.钙化
  栓塞
  定义: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运行途径
  1.右心或体静脉的栓子,栓塞在肺动脉的主干或分支。
  2.左心和动脉系统的栓子,栓塞在体循环的动脉分支内。
  3.门静脉系统的栓子,栓塞在肝内。
  4.交叉性栓塞
  5.逆行性栓塞
  栓塞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其他类型
  血栓栓塞:脱落的血栓最为常见。
  肺动脉栓塞: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静脉。
  气体栓塞:由空气、氮气引起
  空气栓塞:空气通过静脉损伤、破裂处入血所致
  氮气栓塞:体外大气压力骤降,原溶于血中氮气迅速游离成小气泡所致,又称减压病。
  梗死
  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原因: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常见)、血管受压闭塞、动脉持续性痉挛
  条件:1.供血管的类型2.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3.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及血液含氧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西医综合考研必备知识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