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9-8 16:31:59

2018中南大学卫生综合考试内容:环境卫生学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中南大学卫生综合考试内容:环境卫生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三、环境卫生学
  本大纲部分根据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
  (一)绪 论
  1.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2.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人类环境的组成
  (2)人类和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及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4)机体(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推动今后环境卫生学发展的作用
  (二)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人类的环境
  (1)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定义、特征及其组成;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2.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
  3.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1)环境物质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环境暴露因素的影响
  (2)暴露特征与反应: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环境多因素暴露和联合作用的类型
  (4)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的概念、内容和意义;影响易感性的因素(遗传和非遗传因素)
  4.自然环境与健康
  (1)自然环境物理因素的种类和对健康的影响
  (2)自然环境化学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和对健康的影响
  (3)自然环境生物性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5.环境污染与健康
  (1)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急性污染事件和慢性危害的主要表现
  (2)环境污染的致癌危害: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水污染与胃、肝癌的关系
  (3)环境污染与致畸作用:致畸作用的基本特征、不同环境介质污染造成的致畸事件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和健康危害
  6.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
  基准与标准的差别;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卫生标准体系及其制定原则、方法
  7.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1)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应用:掌握外暴露剂量、内暴露剂量、生物有效剂量等重要
  概念;生物标志的概念、种类和应用
  (2)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3)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8. 健康危险度评价
  (1)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步骤: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评价和危险度特征分析
  (2)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
  (三)大气卫生
  1.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大气的结构、组成和物理性状
  2.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1)大气污染的来源、种类和存在形式。
  (2)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3)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归
  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直接危害:煤烟型烟雾和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异同点;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2)间接危害:影响太阳辐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4.大气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颗粒物:
  (1)颗粒物的来源和健康危害
  (2)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3)对颗粒物污染的防制措施
  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的来源、健康影响和防制措施。
  其他:铅、多环芳烃、二恶英的污染来源、理化特点、健康影响。
  5.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1)污染源的调查:点源、面源和线源等三种类型大气污染源的调查。
  (2)污染状况的监测:采样点、采样时间和检测指标的选择;采样记录的注意事项;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3)人群健康调查: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6.大气卫生相关的防护措施以及监督和管理
  (四)水体卫生
  1. 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2.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标准
  感官性状标指标;化学性状指标;有害物质指标;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3. 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1) 污染物的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的污水和其他来源
  (2) 污染物的种类和特征: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
  (3)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4. 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
  (1) 不同水体污染的特点: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
  (2) 水体污染的自净:自净的定义、自净的过程、自净过程的特征、自净机制
  (3) 污染的转归:迁移和转化
  5. 水体污染的危害
  (1)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病原体和藻类毒素
  (2) 化学性污染的危害:酚、多氯联苯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3) 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热和放射性污染
  6. 水环境标准
  (1) 地表水质量标准的制定标准、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7. 水体卫生防护
  工业废水的利用与处理、生活污水的利用与处理、中水回用和医疗污水的处理
  8. 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五) 饮用水卫生
  1.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2. 饮用水与健康
  (1) 介水传染病的定义、病原体类型、流行特点和典型事件
  (2) 化学性污染中毒:氰化物和硝酸盐污染的来源、毒作用机制和健康危害
  (3) 饮用水的其他健康问题:饮用水消毒副产物、藻类及其代谢产物、饮水内分泌干扰物和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有关的健康问题。
  3.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用水量标准
  (1)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的原则、制定的依据和各项指标的主要内容
  (2) 用水量标准
  4. 集中式供水
  (1) 水源的选择和卫生防护:水源的选择原则
  (2)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选择不同的取水点、取水位置和取水设备
  (3) 水的净化和消毒:混凝沉淀(原理、混凝剂种类和特征、影响混凝的因素和混凝设备);过滤(过滤的净水原理、滤池的分类、滤料的要求和影响过滤的因素);消毒(氯化消毒原理、分类、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水质的特殊处理;配水管网的卫生学要求;供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5. 分散式给水
  (1) 井水卫生:井址的选择、井的构造和井水的消毒
  (2) 泉水卫生
  (3) 地表水卫生
  (4) 雨雪水卫生
  (5) 新型饮用水卫生:桶装水、直引水和淡化水
  6.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1) 涉水产品如水质处理器、输配水设备、涂料、水处理器存在的卫生问题
  (2) 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
  (3) 涉水产品的毒理学评价程序
  7. 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包括集中式给水和农村给水
  (六) 土壤卫生
  1. 土壤环境特征
  (1)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2) 土壤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
  2. 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
  (1) 土壤污染的概念、基本特点、污染源(农业、工业、生活、交通、灾害和电子垃圾造成的污染)和污染方式(气型、水型和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2) 土壤净化作用:土壤自净作用的定义和自净的过程(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
  (3) 土壤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的转归:迁移、转化和残留
  3.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铊、铬和电子垃圾对健康的主要危害
  (2) 农药污染的危害:急性和慢性毒性;对不同系统的毒性和“三致”效应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污染来源、污染现状、污染的四个重要特征和对健康的主要危害。
  4. 土壤质量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标准内容和制定方法;土壤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5. 土壤卫生防护:卫生防护措施和污染土壤的修复
  6. 土壤卫生监督与监测
  (七)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
  (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与当地环境中的特定元素水平相关
  (2) 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和其他元素的影响
  (3)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控制措施
  2. 碘缺乏病
  (1) 碘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水碘的分布和海拔有关(山区水碘低于平原;平原低于沿海)
  (2) 碘元素在人体内内的代谢:碘的最低生理需要量;每日供给量
  (3) 碘元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发育、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等)
  (4) 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特征(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趋势);影响碘缺乏病的流行因素(自然地理因素、水碘含量、协同作用、经济状况和营养不良);病区的划分
  (5) 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缺碘)、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6) 地方性克汀病:发病机制(胚胎期或婴幼儿期缺碘)、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型和分度
  (7) 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碘盐和碘油
  3. 地方性氟中毒
  (1) 氟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2) 氟元素在人体内内的代谢
  (3) 氟元素的生理作用:构成骨骼和牙齿;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4) 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区分型和分布:饮水型、燃煤型和饮砖茶型;不同类型病区的分布地区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在病区的居住时间和其他影响因素
  病区的确定与划分
  (5) 发病原因和机制
  机制:对骨组织和钙磷代谢的影响、对牙齿的影响、抑制酶的活性和对其他组织的影响
  (6) 临床表现:氟斑牙、氟骨症、非骨相氟中毒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8) 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
  4. 地方性砷中毒
  (1)砷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2)砷元素在人体内内的代谢:吸收、运输、分布与蓄积、代谢产物和排泄
  (3)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制:抑制酶活性、导致细胞凋亡和致癌作用
  (4)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区:饮水型和燃煤型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
  病区的判定和划分
  (5)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特异性表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肝、神经系统、肾脏、心血管和其他)、致癌和致畸作用
  (6)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
  5. 与环境硒水平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硒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地壳、土壤、农作物、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污染来源的
  (2)硒元素的有益的生物学作用和摄入过多导致的不良生物学效应
  (3)克山病:病因、流行特征、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4)大骨节病:病因、流行特征、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八) 环境污染性疾病
  1. 环境污染性疾病概述
  2. 慢性甲基汞中毒
  (1)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甲基汞污染的来源;发病原因;发病机制
  (2)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流行病学概况:地区分布、年龄性别分布、汞摄入量和发病的关系;日本水俣病
  (3)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4)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防治原则:消除污染源、加强环境和人群健康检测、控制甲基汞摄入、保护临床前期人群、提高国民环保意识
  3. 慢性镉中毒
  (1) 慢性镉中毒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长期摄入过量的镉是造成慢性镉中毒的主要原因
  (2) 慢性镉中毒的流行病学概况
  地区分布、年龄性别分布、摄入量和发病的关系;日本痛痛病的概况
  (3) 慢性镉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4) 慢性镉中毒的防治原则:消除污染源、加强监测和控制摄入量、保护高危人群、对症治疗中毒者
  4. 宣威室内燃煤空气污染与肺癌
  (1) 宣威肺癌高发原因:生活习惯特殊、当地产煤质量差、住宅设计不合理
  (2) 宣威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室内空气污染状况与人群肺癌高发的关系
  (3) 宣威肺癌病因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生活燃料与宣威肺癌死亡率间存在明显关系
  (4) 宣威肺癌的防治对策:改良炉灶、改变燃料结构、重视室内通风换气和加强宣传教育
  5. 军团菌病
  (1) 军团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军团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国内外流行概况、污染源、传播途径、流行形式、易感人群、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
  (3) 军团菌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军团菌肺炎、庞蒂亚克热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
  (4) 军团菌病的防治措施
  (九)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1.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要求
  2.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
  (1)住宅的平面配置:朝向的概念和选择原则、间距、房间配置
  (2)住宅的卫生规模:居室容积、居室净高、居室面积、居室进深(日照的卫生学要求、投射角、开角、采光系数)和居室隔音
  3.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要求
  (1) 小气候: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
  (2)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各种生理指标的含义和内容
  (3) 小气候的评价指标:有效温度和校正有效温度
  (4) 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4. 讲解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控制对策
  (1)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
  (2)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和健康危害
  化学性污染物:烹调油烟、甲醛、二氧化碳和燃烧产物的来源和健康危害
  物理性污染物:噪声和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和健康危害
  生物性污染物:尘螨的来源和健康危害
  放射性污染物:氡及其子体的来源和健康危害
  (3) 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不良建筑物综合症、建筑物相关疾病和化学物质过敏症
  (4) 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卫生措施
  (5)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
  5. 住宅的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
  6. 办公场所卫生
  (1) 办公场所的概念
  (2) 办公场所的分类和卫生要求
  (3) 办公场所的卫生学特点
  (4) 办公场所污染物分类和危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
  7. 办公场所的卫生监督与卫生管理
  8.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
  (1)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的目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状况、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预防的对策和措施
  (2)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污染源的调查:室外或室内
  污染状况的调查: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频率、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采样方法和仪器、质量保证措施、记录和检测结果的分析评价
  人群健康调查:确定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观察指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南大学卫生综合考试内容:环境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