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9-7 15:16:16

杭州师范大学2017年考研814写作自命题试卷试题

杭州师范大学2017年考研814写作自命题试卷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814
    考试科目名称:写作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填空题(14分,每格1分)
    1.现代写作有三大特征:其一,个体创造性,其二, 和动态综合性。
    2.文章的格调和价值取决于作者的 。
    3.积累材料的途径是观察体验、 和 。
    4.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分别比喻为凤头、 和 。
    5.标题的要求是 、 和醒目(新颖)。
    6.从写作角度可将消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
    7.消息的构成要素有标题、导语、 、 和结尾。
    8.记叙散文在内容上以记人叙事和写景状物为主,在表达方式上侧重 、
    和抒情。
    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结构单位是 。
    二、是非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6分,每题2分)
    1. 感受能力不仅是写作主体由外向内的摄取能力,而且也是内在心理的加工能力。 ( )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它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
    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属于叙述中的补叙。 ( )
    4.写作的三重转化原理是指由“感”到“物”到“思”再到“文”的过程。 ( )
    5.主题是取舍材料的标准。 ( )
    6.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身体器官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在观察中不能展开联想。( )
    7.消息中的“金字塔结构”是指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头,依据材料的重要性依次排列。( )
    8.学术论文确定选题既要考虑是否具有研究价值,也要考虑是否具有研究条件。( )
    三、作文题(1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陶渊明为我们创造的一个“桃花源”的世界。对生活在武陵的人来说,桃花源意味着什么呢?
    试以“武陵和桃花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师范大学2017年考研814写作自命题试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