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分析题第一题真题及答案:四个全面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摘自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2015年2月11日)
材料2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的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们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质。
摘自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讲话》(2015年1月23日)
材料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前虽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进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十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依法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的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
“四个全面”则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正的重要战略思想、从哲学的高度概括,
“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XXXXXXX一个过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4月1日)
(1)XXXXXXXXXXXX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谈“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2)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答案
34. (1)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的认识要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主观(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和客观(事物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的矛盾。
认识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发展而来,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来的,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反映了我们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体现了认识过程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前进过程。
(2)“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第一,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四个全面”不仅揭示了“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之间的联系,也揭示各自战略目标和举措之间的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四个全面”体现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辩证法思想。第二,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四个全面”思想贯彻了唯物辩证法全面看问题的方法。第三,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四个全面”要求人们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体现了矛盾分析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