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法律硕士民法学复习知识点(5)
考研备考复习是漫长而枯燥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法硕考研的热度也有所增加。报考法硕的人数逐年增加,压力也越来越大。下面跨考教育小编为广大考生奉上法硕考研之民法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法律硕士的基础知识,做好前期准备,祝2018考研成功。法律硕士专业是指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是培养高层次的法律实践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法律硕士民法学复习知识点: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将其和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联系起来的具体生活情况。法律事实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况的存在,具有使法律规范发生作用的杠杆的意义,是把法律规范和具体主体的权利义务联系起来的环节。
事件种类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也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冰雹、洪水等)和意外事故(战争等)。不可抗力的出现可以使合同关系发生变更或解除,也可以使当事人免除侵权责任等。
时间的经过:一定时间的经过可以依法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发生。如根据时效制度的规定,时效期间的届满,可以使权利人的权利归于消灭;根据知识产权法的规定,法定保护时间的届满,可以使当事人享有的专利权、商标权及著作权归于消灭。
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人的出生导致该自然人人身权利的产生。自然人的死亡导致继承关系的产生,也可导致婚姻法律关系的消灭。
民事法律事实的意义在于能引发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包括以下情形:
1、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即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
2、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即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或者客体的变化。
3、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即民事法律关系不复存在。
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法律仅凭行为所产生的一定事实而直接赋予其法律后果的行为。该行为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以及行为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质无关。其主要包括:(1)不当得利;(2)无因管理;
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实施的、试图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其主要包括:(1)民事法律行为;(2)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3)可变更、撤销的民事行为;(4)无效的民事行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当事人实施的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
(1)侵权行为;(2)违约行为;
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一个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必须因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才能发生。
小编说:有事没事考个研,现在投资自己,10年之后就不会挣扎在5k左右的工资,不会被训练的为不到1k的调薪就觉得应该欢呼,不会看着年轻人如何时间自主的文章而兴叹,也不会将出国游的计划一再被搁置...没有出社会的人总觉得工作很容易,月薪过万就是应该,可骨感的现实告诉你,高学历的人往往更容易更快的实现月薪过万!!改变,就从你加入秋季集训营开始!
暑期复习攻略
重点关注
名师原创暑期复习攻略
读懂院校招简,复习不跑偏
免费在线考研视频
2018考研知识“暑期”大作战
2018暑期备考知识点大全
优质择校方案,考研不将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