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族 发表于 2017-8-14 21:16:5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代自然地理学2018考研专业课大纲

2018考研基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跟着考研专业课大纲来复习,特别是对于各高校考研专业课自命题科目的考试,一定要根据考研专业课大纲复习。暑期来临,各高校2018考研专业课大纲的相关信息也会陆续的发布,确定好报考院校的考生随时关注自己所报考院校考研专业课大纲的信息,考生也可关注文都考研,小编会及时整理并推送各高校的2018考研专业课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下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代自然地理学2018考研专业课大纲,供考生参阅:
  此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年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组成、结构、形成演变的规律和区域分异规律的理解,掌握利用所学自然地理学知识对地表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和调控的方法。要求考生具备多要素综合的能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和对地表环境的空间分析能力。
  一、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1. 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2. 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3.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要求:
  (1) 了解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 熟悉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3) 理解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地表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二) 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
  1. 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2. 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3. 水圈与水平衡
  4.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要求:
  (1) 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利用应力椭球体解释区域断裂体系方向与性质,大陆漂移与海洋扩张的原因;
  (2)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与水平变异,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各纬度带的水分盈亏与水汽的输移方向,大气能量的传输途径与规律,季风、海陆风、焚风的成因,气侯的分异规律;
  (3) 水份循环的过程、机理、类型及其意义,洋流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全球、区域和流域水量平衡;
  (4) 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与特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途径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机理。
  (三) 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1.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2.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3.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4.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5.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6.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要求:
  (1) 海陆分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岩石 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
  (2) 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剥蚀系统模式、河床动力——形态反 馈机制、海岸均衡剖面的塑造;
  (3) 水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海气相互作用;
  (4) 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之间的关系,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 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
  (5) 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作用,植被与水循环,生物圈、大气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机制(湖泊效应等几种效应);
  (6) 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
  (四)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 —方法、原理与实例
  1.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2.地表环境预测
  3.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4.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要求:
  (1)气候类型划分标准与气候环境评估指标;生物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陆地生态群落与分布;地质环境评估的指标及我国地质环境特征;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2)海陆分布与地面起伏的变化趋势;大气圈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水圈的变化趋势;生物圈结构的变化;地表系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变化趋势;
  (3)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系统的反馈与控制;常用优化调控模型及其应用。
  
   二、 主要参考书目
  王建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文都2018考研大纲专题已正式上线,帮助大家了解2018考研大纲变化及命题趋势——点击进入专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代自然地理学2018考研专业课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