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名师甘源解析2013考研调剂常见问题
问题一:调剂分数条件; 例:报的学术硕士专业,参考往年国家线,分数应该不够线,但能达到某专业硕士专业的分数线,是否能跨学科调剂专业硕士? 解析: 调剂的分数条件是"分数符合第一志愿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国家线要求",假设国家线发布后,确认第一专业不达线,也就失去了调剂其它专业的资格,即便成绩超出欲调入专业分数线。简单点说,第一志愿专业达国家线是决定性条件,如果够一区,考生就能在全国调,不够一区够二区,就只能在二区调,如果二区够不着,进不调剂系统,也就丧失了调剂资格。 还有考生问,如果报的34所且达到了它的自划分数线,因为种种原因没上,再调剂非自主招生单位,分数线以什么为准?这种情况,仍要求成绩达到欲调入单位所在地区国家线,因为部分34所单位个别学科分数线是有可能低于同区国家线的,记住一个原则:"就高不就低"。 问题二:调剂专业限制: 例:报的图书情报硕士,能不能调剂其它专业? 解析: 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硕士的,有两个专业上的限制,一是管理类的7个专业,只能内部互调,不得调入其它专业,二是法律硕士(非法学),只能专业调本专业,不能调出,外专业也不能调进。并且还要注意的是: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等在考生工作年限上有报考限制,如果是应届生,也就失去了调剂这些专业的机会。 还有考生问到,专业硕士有无可能调学术硕士,从研招网的明文规定看,除上述两个专业类别外,并未对专业硕士往外其它专业调剂做明文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因学术硕士呈缩招趋势,且同一招生单位中,学硕的竞争激烈程度往往大于专硕,缺额的可能性较小,一般是由学硕调到专硕的多,专硕调学硕鲜有成功范例。 问题三:能否参加多个学校的调剂复试 例:如果有多个学校都让我去复试,我能都参加吗?互相有无影响?假设我能进一志愿的复试,但感觉不保险,我可以先参加调剂院校的复试再参加一志愿学校的复试吗(如果时间安排允许的话)?对一志愿的复试、录取是否会有影响? 解析: 这实质是两个问题,先回答第一个,调剂的本质就是争取复试机会,是复试的前置步骤。如果有多个学校都愿意接受你复试,恭喜!至少表明你拥有更多机会,因调剂争取来的复试次数无上限,但前提是时间能错开。这中间最困难的是如何准备多个学校的复试,尤其是专业课的准备,这需要考生有着极强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二个问题提到情况很常见,我们鼓励考生做多手准备。如果调剂院校的复试时间更靠前,且调剂院校需要考生在复试前去第一志愿院校调取考研档案(注:非学籍,而是考研档案,即考研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及初试成绩信息),对第一志愿单位的复试录取就可能产生影响,这实际上就是被动让考生做出一个决策,即是否放弃第一志愿的复试和录取。如果不要求调取考研档案,那就可以去参加复试,第一志愿单位不会知晓该信息,利用复试到录取中间的时间差,给自己争取机会。 如果是通过研招网的调剂服务系统报调剂志愿,就变得简单些。通过调剂系统一次最多可以提交2个调剂志愿(在提交生效后的48小时内不能修改),如果两所学校都发出复试通知,则可对两所学校可以都确认参加复试。 今年调剂系统的开放时间为4月1日至5月5日,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开放前一定要通过主动联系筛选出靠谱的调剂目标,调剂系统的缺额信息是动态的,假设调剂预约的人多且生源质量高,调剂系统开放后第一时间各调入学校可能就确认复试名单,其它考生就没机会了。关于调剂系统如何使用,目前业内基本没有老师系统讲解过,请大家关注由我主讲的《2013考研复试精品班》--调剂实战指导课程之"如何使用调剂系统"或登录新东方在线调剂专题查看。 问题四:我调到什么学校比较合适? 例:我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没上,能不能调剂到首都师范大学的同一专业? 解析: 问这种问题的同学非常多,说明大伙还没有真正理解调剂的逻辑,调剂的前提是目标院校有缺额,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报的一志愿学校层级更高,掉下来就肯定能调剂低一层次的学校"。例如问题中的例子,首都师范大学从名气和实力都不如北师大,但首都师大不是想调就能调,这时候,决定因素不是初试成绩,也不是首师大复试线高低,而是欲调入专业在首师大有没有缺额。 所以,有同学让我推荐调什么学校调什么专业合适,这类问题我是没法回答的。为了让大伙明确调剂的方向并更好确定调剂优先级,给大家简单梳理下如何筛选调剂目标: 一、先说调剂专业的选择: 1、学硕调专硕。从2013考研开始,压缩学硕名额、扩大专硕招生比例的现象在各校已经相当明显了,所以,建议大伙重点考虑从学硕调到专硕,例如,法学硕士调到法律硕士(法学),新闻学调到新闻传播硕士,电气工程调到工程硕士,对外汉语调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这事儿上,就不要太计较专业硕士的含金量了,外界传说专硕是花钱买学历,其实这是对专硕的误读,目前金融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等的报考热度一点不输当年的学硕,对于这些偏实践的专业,我本人倒建议报专硕,学制更短,学以致用。 2、工学、理学。调剂机会多,作为招生大户,如果初试成绩能达的国家线,自己能放低预期,是一定有书读的。 3、某校第一年招生的新专业。因为信息不对称,往往可以让考生打个擦边球。例如谁曾想,如今已经火爆得不能再火爆的中央财经大学"三院"之一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金融学(现在复试线在400分以上),第一年招生时遭冷遇,没有招满。可见,酒好也怕巷子深。 4、教、史、哲、法、艺等学科中的冷门专业以及专业硕士中的部分冷门,建议跨学科调剂考生重点考虑。例如,法学学科门类中,除法学一级学科外,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都比较冷,再如教育学中的比较教育、教育技术学,还有如专业硕士中的农业推广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除部分一流院校,其它院校竞争不激烈,缺额较多。 甚至作为报考大热的"经管",也可能存在调剂机会,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可考虑。 二、再说调剂学校的选择: 1、西部院校,尤其是二区的。考研报考时都是"孔雀往东飞",调剂时就要被动些,一般都是"孔雀西北飞"或"孔雀西南飞",因为那里才有更多的缺额,2011年合并国家线一二区,变三区为二区,实际对考生的调剂来讲是不利的,缺少了缓冲带,选择面减小。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冷门院校已经不冷了,例如要调剂广西师大、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动作真的要快点。原属于二区的现在归一区的不少院校,他们感觉很憋屈,因为国家线限制,招生情况愈发不理想,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江西、安徽、黑龙江等省份。 2、科研院所。这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阵地,不要一提到研究所大家就只想到中科院或社科院,最简单的办法是找到全国研招单位的目录,你会发现,有差不多400个研究所在招生,结合12考研的录取结果,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儿科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化学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中外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都有调剂名额。 3、本科院校。因为受就业率等考评指标影响,本科院校也巴不得你能考上研,一般说来,可以把自己的本科院校作为兜底选择,在自己学校,熟门熟路,多跟院系里说点好话,让招生老师帮你留意着调剂名额,往往能有机会。 三、综述: 调剂不是乱撒网,一定是有针对性的筛选目标,再根据自己内心可接受的底线进行重点打击。提供专业和院校两个维度的参考,就是让考生有所指向,明白在调剂时,主动权其实并不在考生手里,只有做好信息基础工作,才有更大的胜算 从另一角度说,如果某调剂目标让你感到别扭,干脆就豁达些,放弃调剂,直接找工作或再战一回。为了学历而学历的读研是没有意义的,缺乏职业规划或缺乏对目标院校的足够了解,调剂带了的往往是鸡肋的感觉。#rt {
color: #F00;
}
热点聚焦
[*]2016考研复试4个准备 一个都不能少
[*]2016考研复试口语和听力备考方向
[*]2017二战考研:如何分析和吸收经验教训
考研关注
[*]2017考研:告诉你为了什么而努力
[*]看一看:你是否在正确人生轨迹上
[*]2017法硕考研:不能再细的择校攻略
复习指导
[*]2017考研英语三大重点板块复习点睛
[*]2017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文及原理解析
[*]2017考研数学重点训练5个方面
热门推荐
[*]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