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硕士考研:外国教育史重点简答
新东方在线小编总结了外国教育史重点名词,希望备战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记住并理解,为2015考研打好基础。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答:相同点:斯巴达和雅典教育都高度重视教育,婴儿出生后都要进行体格检查。
不同点:1从教育目的来讲,斯巴达教育是为培养保家卫国的勇士,而雅典教育培养从事不同职业的具有智慧公正品质的公民
2从教育内容上来讲,斯巴达以单一的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为主,而雅典教育内容呈现出多元化,不仅有军事体育教育,也重视文化艺术知识的教育。
3从教育方法上来讲,斯巴达以说教训斥鼓舞鞭打的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主,雅典则以相对柔和多元的启发诱导方式进行教育
4从教育管理上来讲,斯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掌控,公民7岁后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
5斯巴达与雅典不同,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作用论
答:亚里士多德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人形成为人有三个因素:天性
习惯和理性,在这三个因素中,教育有其特殊的作用,人生来带由某种特性,习惯可使其改变,通过教育可使三者互相协调,并服从于理性,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万能的,教育并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答:1在11-12世纪,新兴的城市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提出了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
2此时的西欧封建主义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主权日益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稳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为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
3十字军东征后重新在欧洲出现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中为其提供了文化依据
意义: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欧洲文化交流和城市发展,打破了封建闭塞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
西塞罗的雄辩家教育理论的培养内容有哪些?
答:
1具有广博的知识。西塞罗认为,雄辩家应拥有各种重要的知识和全部自由艺术。
2雄辩家还要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修养。
3有优美的举止和优雅的风度。演说是由身体 手势 眼神以及声调的高低来调控的,对演说本身影响很大
4培养雄辩家的方法只有练习。通过练习可以使自己丰富的演讲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才能
在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1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质,是为了发展新教教徒,宣扬新教。
2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
3推行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
4教育的内容是以圣经为主的学科体系
5采用人文主义的教育方法
简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答:1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这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
2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本身的法则。
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
答: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随后发展,进而爱双亲,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在逐步扩大到爱所有的人,爱全人类。
智育,教 形 词是一切事物的共同的基本特征,是人们认识的基本要素,一切课程和教学内容都要以各自的要素为核心
体育 各种关节的活动应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
简要回答赫尔巴特的兴趣论课程思想
答: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前者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和审美的三种,后者包括同情的 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应根据不同的兴趣,设置相关的课程。
简要回答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答: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
明了:一个表象出现,兴趣活动产生注意,学生处于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清晰地表象,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新表象激起原有观念,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教师应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系统: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简要回答福禄培尔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答:是以活动与游戏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
1游戏与歌谣: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母亲与儿歌中,书中系统介绍了通过歌谣及相关游戏活动教育婴幼儿的方法
2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
3作业:与恩物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要求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4运动游戏:建立在儿童摹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活动的基础上,如小河 蜗牛等
5自然研究:研究自然的旅行,园艺与饲养等活动。
简要回答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答: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反对把人的本质看成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强调在其现实性上考察人 认识人
2强调人的社会性,人的自然属性是受社会制约的,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3人不是消极的客体,具有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简要回答马克思的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思想
答: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达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消灭阶级划分,全面占有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向全体社会成员施以普遍的全面教育,包括智育 综合技术教育 体育和德育,以及实行教育与真正自由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