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汉硕备考:语言学测试题(3)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需要考生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广大考生一定要努力复习,不断充实和积累。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和广大考生分享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题,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题大家来巩固和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为进一步复习做好规划。语言学测试题(3)
一、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6分)
1、音素——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
2、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称为亲属语言。
3、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是由语法结构规律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
二、填空(每空0。5分,共4分)
1、音位变体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2、词和词组合的结构类型最基本的有五种,它们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以语义为内容,是一个由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构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基本特点。
三、简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10分)
1、口语和书面语及其相互关系。
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就是口语。书面语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书面语和口语不可能完全一致。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体。
2、什么是义素?举例说明义素分析。
义素是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每个词的意义都是由义素组合而成的。义素分析是从义素的角度分析义项的方法。义素分析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例如同属植物语义场的“灌木”和“乔木”。其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灌木”是“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乔木”是“树干高大,主干和分支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最后,将寻找出的义素用结构方式描述出来:灌木=+矮小+丛生+木本+植物,乔木=-矮小-丛生+木本+植物。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志于汉硕的考生一定要用心努力的去学子,将来助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这里,小编预祝大家考研顺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