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知识问答(二十三)
随着汉语的流行和普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热度也有所增加。备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考生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广大考生一定要努力复习。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和广大考生分享一些语言学方面的问答题,知识在于积累,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下面请看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知识问答(二十三)
111、简述语言和非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特别是感性思维,叫做非语言思维,文化意识和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叫做形象思维,这二者统称为非抽象思维,非抽象思维虽不一定需要语言,但非抽象思维也不是完全没有或不需要语言参与。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察,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手势和直觉与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个阶段的思维活动。至于发散思维,无论是人的情感、美感还是文化意识,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或者反映到语言文字上面。
112、简述儿童的思维活动与儿童语言的关系?
答:儿童在掌握语言以前更多的是利用直觉,而不是用语言来思维的,儿童的思维还算不上抽象思维。虽然这时语言不但是儿童学习的对象,而且在培养儿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皮亚杰曾观察到儿童在手势思维和直觉思维阶段,不但逐步把这些手势和直觉与词语联系起来,而且词语也帮助儿童发展了这一阶段的思维活动。
113、简述发散思维和语言形式的关系?
答:发散思维包括人的情感、美感以及深层的文化意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或者反映到语言文字上面。文学家、艺术家进行创作时,主要是运用属于发散思维范畴和形象思维,而这种形象思维恰恰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手段。小说、戏剧本身即需要语言进行创作,而音乐、绘画的创作也需要语言的参与,甚至它们的意义、内涵,最终也得靠语言来说明和阐释。
114、简述语言和思维在地位、作用上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一种观点就是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包括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语言学家沃尔夫,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语言相关论”。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语言确实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而更主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这种观点目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115、目前,在思维和语言的地位作用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什么?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志于汉硕的考生一定要用心努力的去学子,将来助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这里,小编预祝大家考研顺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