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3:15:00

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知识问答(十一)

随着汉语的流行和普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热度也有所增加。备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考生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广大考生一定要努力复习。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和广大考生分享一些语言学方面的问答题,知识在于积累,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下面请看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知识问答(十一)
   
      51、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
    答: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比如研究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等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全部消失,并发展为“的、了、呢、吗”等语气词的原因及过程。这就是历时语法要研究的。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比如现代汉语的研究就是共时语法研究的内容。
    5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区别?
    答: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就所有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组合规则管辖着哪个语法成分在前,哪个语法成分在后的问题,所以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管辖着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某个组合位置的问题,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5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答: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就像是语法这一张白纸的两面,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因此可以说语法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即抓住一种形式的时候要问这种形式有什么用处,发现一种意义的时候要问这种意义是怎么来的。当然各种语言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又有不同情况,彼此有错综的表现。比如同样表现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意义,英语用动词加词缀“—ed”的词形变化形式,汉语就用动词后面加虚词“了、过”的形式。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关系。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还有的是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54、划分词类有哪些标准?
    答:第一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形变化确定词类,这就是形态标准。这种标准对形态丰富的印欧语言比较管用,但对汉语不太适用。第二种意见是说可以根据词的意义确定词类,这就是意义标准。这种标准对印欧语言还可以,但对于汉语的词类确定,仍有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第三种意见就是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这就是分布标准,这条标准不仅适用于印欧语言,也适用于汉语。
      55、各种语言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
    答:第一个特点是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词类。比如已知的人类语言中无一例外地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连词等,这就是各种语言共同具有的一些词类。但不同的语言也往往有一些特有的词类。比如汉语的量词、助词等就是其他语言很少或没有的词类。第二个特点是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比如一般语言中的词类都首先可以分成两大类,或者说各种词类都可以向上归为两类,即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都可以再往下分成次一级的大类,如实词一般可以分成分布性质对立的体词和谓词两类。体词主要指名词、代词等,常作主宾词,不能作谓语;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等,主要作谓语,一般不能作主宾语。很显然体词和谓词还可以再往下分成刚刚说到的名词、动词等词类。第三个特点是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词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志于汉硕的考生一定要用心努力的去学子,将来助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这里,小编预祝大家考研顺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知识问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