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3:14:59

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概论重要名词解释(10)

随着汉语的流行和普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热度也有所增加。备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考生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广大考生一定要努力复习。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和广大考生分享一些语言学方面的名词解释,知识在与积累,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下面请看语言学概论重要名词解释(10)
   
    155、文化语言学: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种研究就是所谓的文化语言学。
    156、语言文化学:从语言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研究就叫做语言文化学或语言民族学。
    157、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叫做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只指语言教学,这既凶手学校时进行的母语教学,也包括儿童语言教学、民族地区的共同语教学、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盲聋哑人的特殊语言教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则还包括语言学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如词典学、翻译学、言语矫正学等。
    158、中介语现象: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中介语”有点类似儿童在某些阶段的语言,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学习者最初接受一种新的语言,就开始产生最初级的中介语,这时更多地受母语的影响;随着学习的深入中介语就进入较高级的阶段,这时更多地受外语的影响。从自主教学角度看,虽然不同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同,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大致相同,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
    159、内在大纲:从外语教学角度看,虽然不同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同,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大致相同,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据研究证实,外语学习的内在大纲与儿童语言的获得过程有某些相似之处。
    160、语言迁移现象:是指母语对于要学习的外语会产生影响。原有的母语可以叫做“来源语”,要学习的外语可以叫做“目标语”。来源语会对目标语产生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这种迁移既包括语言本身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在语言之外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161、引导迁移:在外语教学中注意两种语言的共同点,主动利用正迁移;同时又注意两种语言的不同点,尽量避免负迁移。这一教学过程被称“引导迁移”。
    162、第一语言教学:就是母语语言教学,母语语言教学实际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以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也就是“语文教学”。它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反映社会文明程度有密切联系。
    163、第二语言教学:指外语教学。因为第一语言即母语主要是“获得”的,第二语言主要是“学得”的,因此跟狭义的语言教学即“教”和“学”关系更密切。而且,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对于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影响也比较大。第二语言教学除外语教学外,还应该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164、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165、理性意义: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
    166、非理性意义: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167、语言意义: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168、语境意义: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169、词义的模糊性:指词义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170、语义的民族性:指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所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着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志于汉硕的考生一定要用心努力的去学子,将来助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这里,小编预祝大家考研顺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概论重要名词解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