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汉硕考研:语言学概论重要名词解释(3)
随着汉语的流行和普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热度也有所增加。备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考生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广大考生一定要努力复习。下面新东方在线小编和广大考生分享一些语言学方面的名词解释,知识在与积累,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下面请看语言学概论重要名词解释(3)
3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36、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shu),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7、语汇的理据性: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有某种联系。复合词如汉语的“雨衣”是“下雨时穿的衣服”,英语的“raincoat”就是“rain”“coat”组合的意义。它们都是可以论证的。
38、语汇的普遍性:指只要客观事物中有某种概念,语言中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是所有的语言都具有的。如客观事物中有山、河等,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来表现。
39、语汇的民族性:指各民族语言的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不同。词语往往反映某个民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不同语言的词语不一定反映完全相同的概念,因而可能在对象、范围、褒贬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
40、语汇的活跃性:指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旧词语逐渐消失,新词语不断产生。如汉语在若干年前使用的频率极高的一些词语像“人民公社”,现在已消失殆尽;而像“下海”“上网”等词却是最近才产生的。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要素中最易变和最活跃的。
41、语汇的稳定性:指语汇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严格制约,有极强的稳定性。社会约定的制约指的是很多词语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形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语汇系统的制约指的是某些系统性强的基本词语一般都处在一定的语义集合关系即语义场中,不能随意去破坏。
42、新造词:又称新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新事物不断涌现,会通过新造词表现出来。各个历史时期、每种语言都会有新造词。如汉语“苏区”在某个特定时期是新造词,“下海”是这个时期的新造词。
43、古造词:是指古代就已经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偶尔还使用的词,也是一般语汇的一部分。古语词包含两小类: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如汉语“状元”;另一类是古代的事物或现象还存在,但已经由别的词语替代,如“余”(我)。
44、常用语汇:指使用频率高的语汇,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被称为“最常用词”。
45、非常用语汇:指使用频率低的语汇。
46、通用语汇:指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基本语汇、常用语汇都是通用语汇,一般语汇中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的绝大部分也是通用语汇。
47、专用语汇:指只在某些领域或只是一部分人使用的词语,主要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这两类。除此之外,某个帮派使用的“隐语”、特定阶级的习惯语和禁忌语也都可以算作某种专用的语汇。
48、简缩词语:简缩名词是由比较长的专有名词或一般词组简缩而成的一种很像词的结构。各种语言都有大量的简缩词语,如汉语的“北大(北京大学)”等。有些简缩词久而久之成为凝固形式,就成了词。
49、成词语素:指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如“他走了”中的“走”就是一个成词语素。
50、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成词,即不能单用的语素。如“一子(剪子)”就是不成词语素。
51、自由语素:指的是既可以单独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的某种语素如“他最近好吗?—好”,答句中的“好”就是单说形式的自由语素。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志于汉硕的考生一定要用心努力的去学子,将来助力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这里,小编预祝大家考研顺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