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11年考研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题
北京大学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壹 中外文件及跨文件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长城最早建于______时期
2、“三孔”是指孔庙、孔府、______。
3、五岳之“中岳”是______。
4、《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______的剧作。
5、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圣城是______。
6、世界上最主要的三个人种是:高加索人种、尼格罗人种和______。
7、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代僧人是______。
8、发行人民币的银行是______。
9、“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是______的名句。
10、古代把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______。
11、米芾以擅长______而闻名。
12、十三陵是______代皇陵。
13、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注是郦道元的______。
14、“四书”是指《论语》、《孟子》、《中庸》、______。
15、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______。
16、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中国数学家是______
17、中国戏曲中“净”角的扮相是______。
18、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
19、“维京人”的生活区域是______一带。
20、印度的______制度按人的肤色来划分社会等级。
21、澳大利亚土著为______人
22、美国文化人类学本妮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是分析______国国民性的著作。
23、中国最古的音阶是宫、商、______、徵、羽。
24、交响乐《欢乐颂》的作者是______。
25、所谓ABC(Amencar Born Chinese)是指______。
26、徐志摩是______派的代表诗人。
27、六方会谈是指南朝鲜、韩国、中国、美国、______、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
28、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者是______。
29、“会当凌绝顶”的下句是______。
30、英语Double Ninth Festival,是指中国的______节。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督教的前身是犹太教。
2、郑和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3、世博会为不定期举办的国际性展览活动。
4、圆形角斗场代表了古希腊的最高建筑水平。
5、《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陕北民歌信天游。
6、希腊神话中,夏娃由于偷吃了苹果而给人类带来了灾祸。
7、清代著名的宫廷洋画师郎世宁是耶酥会的修道士。
8、三江源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9、勾股定理又称欧九里德定量。
10、诺贝尔是瑞士人。
11、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
12、“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后来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13、电话是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
14、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和普陀山。
15、《图兰朵》(Turandot)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改编的三幕歌剧,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______。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苏美尔文明
2、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暹罗”的是今天是______。
A.越南 B、缅甸 C.印度 D.泰国
3、______不是印第安人培育是。
A.玉米 B、小米 C.马铃薯 D.烟草
4、下列各洲中,______没有黑人土著。
A.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亚洲
5、北京山顶洞人属于______。
A.旧石器石代 B、新时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冰河时代
6、中国最早的土地税收制度是______。
A.井田制 B、初税母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7、“闯关东”的“关东”是指______。
A.东北 B、西北 C.华北 D.塞外
8、不属于我国中原地区的器物纹祥的是______。
9、汉代威胁我国边境的游牧民族是______。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吐蕃
10、最早的人类化石出土于______。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11、以下不属于拉丁语族的是______。
A.法语 B、西班牙语 C.意大利语 D.希腊语
12、______是西城传来的乐器。
A.古琴 B、琵琶 C.编钟 D.箫
13、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包括______
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日本
14、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第一的国家是______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澳大利亚
15、属于欧盟的国家是______
A.印度 B、土耳其 C.冰岛 D.俄罗斯
16、16世纪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授的是______教
A.新教 B.犹太教 C.天主教 D.东正教
17、元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品种是______
A.青花瓷 B.青瓷 C.珐琅 D.白瓷
18、下列中国八大菜系中,口味偏甜的是:______
A.川菜 B.湘菜 C.闽菜 D.鲁菜
19、“锅庄”是______族的舞蹈。
A.傣族 B.纳西族 C.彝族 D.藏族
20、在三国历史传说中,料事如神的是______
A.关羽 B.张飞 C.诸葛亮 D.曹操
21、谚语“三九四九冰上走”对应的节气是______
A.大寒 B.小寒 C.大雪 D.小雪
22、湄公河的上游是中国的______。
A.澜沧江 B.红河 C.怒江 D.金沙红
23、不属于中国传统智力游戏的是______。
A.七巧板 B.围棋 C.象棋 D.桥牌
24、以下不属于道家思想的是______。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C.兼相爱,交相利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25、在宗教信仰上与巴基斯坦不一致的国家是______。
A.印度 B.孟加拉 C.土耳其 D.马来西亚
26、泰国的货币单位是______
A.盾 B.铢 C.元 D.比索
27、不属于君立宪制的政体是______
A.日本 B.泰国 C.新加坡 D.不丹
28、西方节日中的春天举行的是______
A.圣诞节 B.万圣节 C.复活节 D.感恩节
29、以下神灵不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是______
A.城隍 B.妈祖 C.绿度母 D.元始天尊
30、“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是______
A.杜维明 B.汤一介 C.福由 D.亨迁顿
31、二十四史中包括______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清史稿》 D.《三国演义》
32、主要生活在我国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是______
A.高山族 B.黎族 C.傣族 D.仫佬族
33、原产于中国的水果是______
A.石榴 B.葡萄 C.枣 D.西瓜
34、在人类交往中,人们常说西方人思想开放,东方人比较保守;法国人浪漫,德国人等,使得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被贴上了群体性格的标签,容易使人们在还没有同这些文化的人接触前就先入为主的印象,这被称为______
A.格式塔心里 B.文化定势 C.条件反射 D.过激反应
35、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是由______提出的。
A.汤因比 B.博厄斯 C.爱德华.霍尔 D.弗洛伊德
贰 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
1、二语习得过程可划分为______、语言吸收、语详发展系统和语言输出四个阶段。
2、认知过程中信息的编码依靠语言机制和______二者既相互独立,双相互
作用。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______是研究教学规律的理论,是教育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师和______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教学过程。
5、美国“外语教育委员会”(ACTFL)提出的21世纪第二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学习标准的五个“C”包括交际、______、社区、比较和衔接,其中的______是第二语言的核心。
6、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期分为感觉记忆,长时记忆和______。
7、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现按有无目的分为有意重现和______。
8、语言学习中的遗忘可以分为部分遗忘、______、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9、教师的课堂交际可以分为语言交际和______。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对语言(Jangue)和言语(parole)的区分是: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2、“在做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来的。
3、第二语言教学时,语言信息如果通过视觉、听觉和动觉等多通道进行输入,往往会降低语言学习者的记忆能力。
4、学习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习得则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
5、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与学习者认识风格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6、任务型教学法是第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
7、后摄抑制是成人学习过程中产生遗忘的重要原因,它的含义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影响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提取。
8、“以语言知识为导向”可以看作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9、学习者的认识风格是个体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偏好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方式,它具有非理论性和不稳定性
10、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是强调教师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教育理念。
六、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面哪一项不是教学论所要研究的内容:
A.教学过程 B.教材 C.教学方法 D.教学的组织形式
2、就学习理论而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______对语言习得理论影响较大。
A.认知学习理论 B.教师发展理论 C.情感学习理论 D.传统学习理论
3、英国语言学家克拉里(Krashen)以五个假说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二语习得理论,其中是整个理论的基石。
A.习得、学得假说 B.输入假说 C.监控假说 D.情感过滤假说
4、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时候,由于学习者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第一语言的习惯,所以会存在第一语言(常常的母语)习惯的______问题。
A.焦虑 B.输入 C.近似 D.迁移
5、教育叙事研究包括想象叙事、口头叙事和______
A.学校叙事 B.未来叙事 C.情绪叙事 D.书面叙事
6、记忆心理学把人脑对事物的记忆按事物的性质分成语义记忆和______两类。
A.结构记忆 B.功能记忆 C.情节记忆 D.过渡记忆
7、有代表性的教学过程模式包括______、活动式、发现式和发展式。
A.指导式 B.传授式 C.探索式 D.研究式
8、行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进行的______研究。
A.评价性 B.结果性 C.过程性 D.反思性
9、强调在______中教授语言是情景法语言教学的主要特点。
A.自然情景 B.课堂 C.课本 D.社会实践
10、______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没有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A.话语分析 B.语用分析 C.偏误分析 D.运用分析
叁 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24岁的张风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参加了汉办的志愿者选拔并如愿以偿地被派往欧洲其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从接到汉办通知到出发前这段时间里,张风一直沉浸在兴奋之中,自己的出国梦就要实现了,她阅读了大量的目的国相关的书籍,对那里优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充满了向往,对自己即将开始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可是,当她到达目的国家的第一天,就发现自己的期望落空了,她住的房间非常小,仅有7、8平米,设施也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张小桌子,洗手间和厨房都是公共的,而且离她的房间还有一段距离,非常不方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风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这里是发达国家吗?我为什么要来这里?这是因为张风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小镇,人口不多,非常安静,平时晚上6点商店就都关门了,到了周日更是没什么商家营业了,张风在国内的休闲生活以和朋友们聚会、唱歌、逛街为主,而在这里似乎都变成了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更糟糕的是,这里的人大多不会说英语,虽然张风学了一些当地的语言,但是在跟人交流时,还总是感到困难重重。
当张风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一家中学开始任教时,更大的麻烦出现了;在教学上,张风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是由于学生们的来源很复杂,水平差异非常大,特别是有的学生对汉语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迟到早退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故意给张风捣乱,不是挑她的毛病,就是开她的玩笑。张风是家里的独女,从小到大都很顺利,没经历过这些,所以常常被学生弄得手足无措,但所能做的也只是回到宿舍独自哭泣罢了。有一次在课堂上,张风正在给学生们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一个学生打断了张风的话,说“你们中国人什么都吃、连狗、猴子都吃、太可怕啦!”张风听后很生气,便与学生进行理论,想纠正他对中国的错误认识,可不管怎么说,那个学生却认为张风是以中国人的立场维护中国,说的都是假话。结果,这堂课不欢而散,从此以后,张风总觉得那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每当要给这个班上汉语课时,张风都会感到紧张,甚至害怕,不想去上课。
在目的国已经生活工作了三个月了,可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让张风感到这三个月是那么漫长,未来的九个月该如何面对?张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她该怎么办呢?
附件:2011北京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真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