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3:13:00

2014年考研政治全面习题及答案2

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kytwo 发表于 2017-8-7 00:50:59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B.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
    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
    8.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
    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9.“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kytwo 发表于 2017-8-7 02:24:45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题干加了“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其用意是迷惑考生,其考点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答案]C [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3.[答案]C [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它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所以答案选C。
    4.[答案]A[解析]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过分夸大了主观的意识“意念”的作用,属于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的理解和确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没有完整科学的唯物史观,即无论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此题没有什么难度,只要考生知道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就应该推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的结论。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D。
    6.[答案]A[解析]本命题尽管以客观事实(天下之事物)为研究对象,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古今之天下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具有相同内涵的同一模式随时间的推移的简单重复,这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察客观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只是贯彻到自然领域,在社会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旧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因此被称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所以选D。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地位的准确把握,用排除法很容易得到答案C,因为选项ABD的叙述是明显有缺陷或错误的。
    9.[答案]D[解析]“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一种夸大心理因素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可见,D符合题意。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A项本身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主张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说成与物质一样的东西,是B项所述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D项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依赖于物质。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所以两者在何者第一性上是对立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考研政治全面习题及答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