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3:09:44

<p>考研政治模拟题及详解:毛概第六章多选(一)</p>

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
    A.调整巩固 B.改革 C.充实 D.提高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开始错误地批判“反冒进”,结果导致1958年出现了“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不得不作出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此后,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阶段。“八字方针”贯彻执行的结果,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克服了严重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2.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的主要经济关系有: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指出了十大关系: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前五大关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后五大关系主要是政治方面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3.在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B.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关于发展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思想
    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泽东首先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到20世纪60年代,他更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设计了不同于苏联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也逐步成为全党的共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4.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要点包括:
    A.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B.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
    陈云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时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以及市场等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讨。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他认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计划为主体,以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5.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有:
    A.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
    B.企业要建立“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
    D.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适当扩大地方的权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关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
    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主要是:第一,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积极性。第二,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绝不能只顾一头。第三,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第四,提出了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同时还提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适当扩大地方的权力的思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6.鞍钢创造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指:
    A.干部参加劳动            B.工人参加管理
    C.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D.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1960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批示中,把鞍钢经验称为“鞍钢宪法”,认为鞍钢创造了不同于苏联一长制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体制,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7.毛泽东提出的国民经济建设方针有:
    A.“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B.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发展比例
    C.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8.在纠正1958年出现的“共产风”的过程中,毛泽东阐述的重要思想是:
    A.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B.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C.要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         D.要重视价值规律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提出的国民经济建设方针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形成了一股“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出现了把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要限制乃至消灭商品生产的主张。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毛泽东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发表系统的见解,认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不仅是资本主义及以前小商品生产的重要经济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重要规律,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仍起广泛的作用。因此,第7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第8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
    9.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指出,对党的监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A.党内的监督 B.群众的监督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D.舆论的监督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执政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外的双重监督
    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是保证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条件。八大上邓小平着重论述了加强党内外监督的重要性,他强调,我们需要一是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二是需要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来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我们党的传统作风。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1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原因是:
    A.中国的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
    B.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D.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主党派各自联系和代表着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行这一方针的原因是:第一,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各民主党派与在历史上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政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采取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主党派的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也就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治联盟。第二,执政的共产党需要有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来自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考研政治模拟题及详解:毛概第六章多选(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