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3:09:26

2016法硕考研重点详解: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法律硕士考研专业课复习在把握知识框架大前提下,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解和把握。下面新东方在线为大家解读部分法硕重点,希望考生认真把握。
    2016法硕考研重点详解: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法律性和社会性。
    在我国,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公民)、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和国家。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上的限制,这在法学上被称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它反映了权利主体取得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行为能力是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行为能力以权利能力为前提,自然人有权利能力并不一定有行为能力,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致的。根据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的不同,将民事行为能力人划分为三种:
    1.完全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二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2.限制行为能力人,即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办理或征求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他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行。不能辨认和控制其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法律权利
    1.法律权利的概念。
    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词最早来源于罗马法。从形式意义上讲,法律权利的一般含义是,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权利主体或享有权利人,依法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其他性质上权利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法规所承认和保护的。
    2.法律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在实际使用中,它们与权利的主要区别在于:
    (1)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对中央国家机关使用职权一词,对地方国家机关使用权限一词,对公民则使用权利一词。
    (2)权利主体一般是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权力主体则只能是被授予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员。
    (3)权利和权力的自由度不同。权利主体对其享有的某些权利是可以转让或放弃的,职权不能放弃、不可让与。第四,权力的强制性是直接的,权利的强制性则是以权力为中介的,是间接的。
    (二)法律义务
    法律义务是指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人依法应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一对表征关系和状态的范畴,是法学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义务是权利的关联词或对应词,两者相辅相成,有权利即有义务,有义务即有权利,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二者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法硕考研重点详解:法律关系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