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3:08:50

考研政治邓三第十章练习题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后,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A.香港 B.台湾和澳门 C.澳门 D.台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特别行政区的保留权利。
    针对港澳台的特殊情况,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在台湾、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它们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2.从“一国两制”的构想延伸下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争端的新思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有:
    A.主权第一,共同开发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主权第一,和平共处 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全面理解。
    70年代末,邓小平访问日本,在谈到中日两国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时指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有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去解决,能否找个新办法?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这个谈话的一部分已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题为《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3.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授予者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国务院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特别行政区自治权合法性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A.台湾问题开始的 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缅甸同吴奈温总统会谈时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同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其要点是: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等。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此后,“一国两制”就成为新时期和平统一祖国这一基本国策的代名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5.2005年5月5日下午三点,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抵达了陕西的咸阳机场,而后在机场发表了一篇演讲,演讲中提出“第四通” 概念,即:
    A.两岸通邮 B.两岸通航
    C.两岸通商 D.两岸要心灵相通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宋楚瑜在西安机场的讲话内容。
    宋楚瑜在讲话中说:“好多台湾的乡亲都问我,你去能不能够把“三通”做好?我说我更重要的是把“第四通”要做好,那就是两岸要心灵相通,只要心灵相通,一通百通。”三通则是叶剑英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提出的政策,即通邮、通商、通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6.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特别行政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两种制度的地位。
    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邓小平指出,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
    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C.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
    D.港、澳、台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两种制度的关系是:
    A.不分主次 B.和平共处 C.相互支援 D.长期共存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一国两制”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一国两制”包括四方面内容:①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②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③高度自治。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可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并保留军队。④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因此,第1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第3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2.台湾当局领导人在2000年7月31日的记者会上提出“九二精神”,进一步把“九二共识”理解为所谓“交流、对话、搁置争议的九二精神”。这表明:
    A.“九二精神”和“九二共识”“都是希望在两岸互动过程中,寻找一个平等的基础”
    B.台湾当局领导人想要否定两岸谈判是一个中国的内部事务
    C.台湾当局领导人想要否定的恰恰是当年两会商谈时双方经过平等协商达成的共识
    D.台湾当局领导人企图以“九二精神”取代“九二共识”,以所谓的“搁置争议” 来回避“九二共识”的重要内容,即: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九二精神”。
    1992年10月28日-30日,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处理事务性问题涉及“一个中国”原则如何表态举行商谈。当时双方都认为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内部事务,应该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表明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态度,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具体涵义。九二共识虽然双方在表述方式上微有不同,但都用明白无误的语言肯定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九二精神”就是陈水扁在2000年7月31日的记者会上提出的。此前他声称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的海协会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并没有共识,如果要说“共识”的话,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此后,他进一步把两会共识歪曲为所谓“交流、对话、搁置争议的九二精神”,完全否认“九二共识”的灵魂“一个中国”原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4.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A.独立的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 C.立法权 D.独立的司法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外交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必然要将外交、国防、宣战、媾和方面的权利统一收归中央,因此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根据《基本法》第十三条:“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香港设立机构处理外交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因此,A选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5.中国政府所主张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指: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只有一个中央政府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理解。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同志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中国,不是两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能有独立的主权。“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也明确宣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这些主张得到了包括大多数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认同,也为联合国及国际社会所广泛公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
    6.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B.我们要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C.我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台湾问题的性质及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因此,A选项错误。台湾从来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就无从说起。因此,B选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D。
    7.邓小平认为能否实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主要看两个方面,即:
    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能否顺利进行 B.澳门能否顺利回归
    C.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成功示范 D.大陆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以“一国两制”实现统一的前提条件。
    邓小平:《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中国还有个台湾问题要解决。中国最终要统一。能否真正顺利地实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一要看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结果,二要看我们经济能不能真正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D。
    8.2006年胡锦涛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四点建议,具体内容是:
    A.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B.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
    C.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D.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点建议的具体内容。
    胡锦涛的四点建议是在2006年4月16日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人士时,针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的。胡锦涛的四点建议是对江泽民八项主张的坚持和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台政策的指导思想。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9.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A.把我国对台的大政方针用立法的形式转化为法律,表明了全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
    B.这是一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保护台湾同胞根本利益的法律
    C.这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
    D.不是一部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法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反国家分裂法》。
    《反分裂国家法》反映了方方面面、各党各派的意见,是中国人最大的公约数,一定会得到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支持;它以法律形式向全世界宣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美国借《对台关系法》大打台湾牌已25载,民进党更叫嚣着将“独立”合法化。面对这些威胁,中国开始考虑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其国内事务,中国希望“依法”遏制台独;《反分裂国家法》不是用来对付台湾人民的,它只针对台独分子。该法获得通过,宣布了台独永远不可能成为事实。如果台独分子再顽固搞下去,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历史和法律的责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邓三第十章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