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邓三综合测试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代表人物是:
A.毛泽东 B.朱德 C.邓小平
2、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41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3、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农民问题 B.工人问题 C.革命道路问题
4、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A.武装斗争 B.农民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过渡性质的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起点是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五大
7、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是在党的:
A.十三大 B.十二大 C.十四大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奔向共产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9、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在党的: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五大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11、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1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物质利益原则 C.改革
13、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4、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中:
A.改革是目的 B.发展是动力 C.稳定是前提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正式确立是在:
A.邓小平南巡谈话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四大
16、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
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1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决定: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B.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C.社会主义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
18、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国有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外资经济
19、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计划经济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人民当家作主
20、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政治上的根本保证是: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实行依法治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2、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理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是:
A.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
C.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开辟道路
4、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
A.阶级斗争已经完全消灭 B.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C.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6、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有:
A.A. 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B.它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民主 C.它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
7、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8、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有: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分配
9、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10、 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包括:
A.依法治国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B.依法治国前提是党的领导,核心是确立宪法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权威
C.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3、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___________的思想体系。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____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________。
四、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2、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将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的基本内容。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六、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共12分。)
1、1、 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2、2、 联系邓小平“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谈谈你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的认识与理解。
综合测试试卷(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对应的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AAAAABCA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CCCCBABBB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对应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CBCABCBCABCACACABCABCAB
三、填空题:(请将答案写在对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1、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 2、和平与发展 3、一脉相承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发展生产力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教育 8、中国共产党
四、辨析题:(每题10分,判断正误2分,分析8分,共20分。)
1、正确。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它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的政权;它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承担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人民民主专政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2、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在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2、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的基本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六、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共12分。)
1、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五,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主要内涵: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发展状态。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