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3:08:15

考研政治毛邓三综合测试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计10分)
1、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在(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B、古田会议决议中
C、《反对本本主义》中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 )
A、统购包销 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4、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其中邓小平理论更突出的重要特征是( )
A.破除迷信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5、1977年邓小平在写给党中央的信中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率先批评了( )
A、 “两个凡是”的错误 B.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徘徊不前的错误 D.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
6、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 )
A.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 B. 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C.速度扩展型增长方式 D. 适度膨胀型增长方式
7、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 )
A.1978年 B.1991年 C.1989年 D.1992年
8、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
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 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C.从改革开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总体小康
10、在十月革命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以后,列宁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成果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的构想即( )
A.和平竞赛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有化政策 D.开放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B、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C、大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
D、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E、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2、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 )
A、镇压国内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 B、防御国家外部敌人颠覆和侵略
C、组织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D、扩大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E、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于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党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两种错误倾向是( )
A、主观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冒险主义 E、盲动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 )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限制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保护民族工商业
5、党的十三大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是( )
A.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 B.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 D. 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E. 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所强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 )
A.经济建设是核心 B.改革开放是动力
C.改革开放是主体 D.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 E.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
7、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正关系是
A.发展是改革稳定的目的 B.改革是发展稳定的前提
C.改革是发展、稳定的动力 D.稳定是改革发展目的 E.稳定是改革发展的条件
8、如何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A.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 B.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
C.必须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D.必须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E.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我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因为它
A.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
C.触动体制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 D.要求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E.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0、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我国在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三步走”战略是
A.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到2020年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E.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首先辨别正误,然后加以说明)
1.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所以“毛邓”就是“矛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腐败现象的蔓延,这种现象将在中国现代化实现以后逐渐好转。
4.在我国经济活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为什么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根本原因?
2.为什么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3、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4、“三个代表”之间的辨证关系?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计30分)
1. 试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2.我们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为什么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支点和梁柱?
   
综合测试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 2、A 3、D 4、B 5、A 6、B 7、D 8、B 9、A 10、B
二、多项选择
1、ABD 2、ABC 3、BC 4、BCE 5、ABDE
6、ABE 7、ACE 8、ABCE 9、ABCD 10、CDE
三、辨析题
1、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只是它们产生的时间和阶段不同。二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并不矛盾。
2、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在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转轨时往往会出现腐败现象的加剧。
理由是:现代化涉及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换,新旧规范的冲突,为个人创造了为两种规范所不承认的方式进行活动的机会;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财富和权力的来源,从而进一步助长了腐化行为,促进了钱权交易;现代化往往通过它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变革来加剧腐化,因为现代化,尤其是后起的现代化,往往在某一阶段扩大政府的权威、增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从而为腐败的泛滥造成条件。现代化实现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方面的规范和体制也趋于完善,因此,腐败现象会逐渐好转。
4、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在计划经济下,政企不分,责权不分,政府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角色。这是原有体制弊端之一。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主体,是经济舞台上的“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主体,承担宏观调控职能,制定和执行市场法规,是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角色。实行政企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所在。
四.简答题
1.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的最根本原因。因为:
第一,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把一个原本独立的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帝国主义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着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向中国大量地倾销商品,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促使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同时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逐步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
第三,帝国主义积极扶植中国的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它们成了中国反动统治势力的靠山,它们同中国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压迫中国人民。第四,帝国主义还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妄图在思想文化上控制中国,奴役中国人民。
所以,事实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
2. (1)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看,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体现了建设和改造的并举。
(2)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践过程看,从1953年开始,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新中国的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所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践过程,就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过程。
五、论述题
1、(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2)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我国社会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改革开放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20年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2、(1)因为建国以后我们学习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尽管计划经济有它的历史作用,但它带来了许多弊端,而市场经济有如下几个优点:从信息机制来说,通过市场交易和相对价格的确定,每个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可以分享分散发生在整个经济各个角落的供求信息,从而解决了社会化生产中信息广泛发生同集中处理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激励机制看,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配置决策是由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当事人根据市场信号,通过自己的计算自主作出并自愿地执行的决策,来达到局部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协调;从创新机制来看,市场比政府更灵活,更能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自发地刺激增长、创新和结构变革。当然,市场经济也有失灵之处,所以,我们要建立有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有两个要点:第一,有效地实现出资人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第二,建立现代的企业组织制度,理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还可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使企业成为能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关系。三是建立有效地选择经营者的机制。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支点和梁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毛邓三综合测试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