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冲刺习题及答案:第五章(1)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传播学考察内容之一,同学们在冲刺阶段应该重点多做一些练习题,以下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习题及答案。2017考研中国新闻传播史冲刺习题及答案:第五章(1)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时报取名于《 》的君子而时中一语。意思是为此报要合于时随时而变
2.《 》是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由著名岭南派画家高剑父,潘达微等人编绘出版。
3.在香港革命派出版的报刊有13家。其中编辑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是老牌革命报《 》
4。在新疆革命派主办的《 》是用汉,满,蒙,维四中语言出版,是我国最早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
5《 》是第一个以留日学生同乡会名义创办的刊物。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苏报
2。可报
3。大公报
4世界公益报
5时报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6分)
1、_是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A时报 B大公报 C循环日报 D香港日报
2、继中国日报之后_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为报》等革命派报刊先后香港出版。
A王韬 B郑贯公 C章太炎 D章士钊
3、_为苏报案后创办的第一家革命派报刊。
A国民报 B新闻报 C 国民日日报 D大共和日报
四、多选题(每题3,分共21分)
1、1906年到1911年,清政府制定专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_。
A《大清印刷物件专律》 B《报章应守规则》
C报馆暂行条规》 D《大清报律》
2、在清末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制造的惨案有_
A苏报案 B禁报案 C卞悟案 D沈荩案
3、属于文艺副刊的是_
A《鼓吹录》
4、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相较,第二次的特点有_
A办报的主角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B各报刊在激烈的斗争中发展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C办报的地区扩大 D读者面大为扩达
5、立宪派报刊的兴起和发展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参与立宪派宣传活动的报刊有_
A其他有立宪派性质的报刊 B立宪派和其他派合办的报刊
C立宪派个人创办的报刊 D立宪派团体创办的机关报刊
6、时报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大胆革新。为我国报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表现在_
A时报首先将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创造的“时评”移植到时报上
B最先将一张报分为一,二,三,四版彻底摆脱了书册式的痕迹
C时报首创报纸周刊,在每周固定时间登教育,实业,妇女,儿童,英语,图画,文艺等七个报刊,分别由专家编辑
D首先用1→6号铅字排版,使的题目醒目
7、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中为何胜利_
A新民丛报认为革命必然引起社会动乱。必然招致帝国主义的干涉,只注意主观,难以让读者信服
B民报所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所坚持的革命道路更符合当时人民的意愿
C民报的战斗力雄厚,有20多人,而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个
D民报以事实为依据,揭露清政府的腐败认识到只有推反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五、解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
2、清末法律制度的特点?
3、简述清末法制建设的过程?
4、简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六、论述题(11分)
简述第一次国人办报和第二次国人办报的过程,异同和影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鸳鸯蝴蝶派(2)稍严(3)修正报纸条例 (4)电信条例(5)报界黄静时代
二、选择题
(1) A (2)A (3)B (4)C (5) D
三、多选题
(1)ABC (2)ABC(3)ABC (4)ABCD (5)ABCD
四、名词解释
(1)黄元生男,1932年10月出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曾任上海社科院老干部办公室干部,政工师。现任上海延年书画社社长,上海苍松书画社社员,上海静安书画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业绩:擅画花鸟兼山水、人物绘画艺术卓有成就。作品于1991年10月偕上海15位书画名家集体到日本长浜市展出。参加过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书画家作品在武汉等地展出,并多次在上海参加集体画展,1995年10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书画作品被上海档案馆收藏。在《上海新闻报》、《上海郊区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2)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3) 《民权报》与同时在上海出版的《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被人们称为“横三民报”。
(4)各地还出版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报纸,如北京上海广州
“有报无馆”的。莲斗室一间也没有的,靠的是剪刀加糨糊,往往在出版前夕,在旅馆开一间房间,作为临时主笔房,发行所在马路拐角处的报班摊上,发行量也是不大的,把这中报叫做“马路小报”
(5)1912年3月2日南京政府内务部长长居正等人,鉴于“大庆报律”废止后报刊出现了五章可循的得的状况,由内务部长参事林长民草拟了一个简略的法令。
五、简答题
(1)表现,从数量上看,全国的的报纸有100多家增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者两个子却超过了历史记录。从地区上看北京是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
多家,其次是上海
40多家,天津35家,广州30家,浙江20多家,,,北京曾在几个月内还增加到89家。从类型上看,大多是政论性报刊,国民党和进步党在全国各地都就有机关报。
原因
法律原因民国刚建立后,由于出现了无法课循的状况,孙中山确立了自由新闻体制,的到了办报人士的热烈支持,是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办报活动中去。虽然当时经济并不景气,但是的到了举国上下的大力帮助,使得办报活动无经济之忧。沉睡已久的的人民醒了,渴望自由民主,这使得包夜有了光狂的市场。技术的革新是的有先进的设备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总之大社会背景下得个种条件成熟了促使了新闻事业的繁荣局面。
(2)。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报人。袁世凯自从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就立即着手创办和收买报纸。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沙创办了多家报纸,比较有影响的是《亚细亚日报》和《神州日报》。另外,据统计,袁世凯执政期间直接或间接收买的报纸在125家以上。
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为了使摧残舆论的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戒严法》、《治安警察法》、《报纸条件》和《出版法》,对报刊的登记,出版、发行、言论、采访、编辑等活动横加干涉。北洋政府颁《报纸法》。
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袁世凯时期,多家报纸被封,报人遭迫害,使得全国报纸总数始终维持在130-150上下,形成了持续四年的新闻事业的低潮。
总评:尽管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地中国新闻事业进行血腥的摧残,但是这并不能完全阻止新闻事业的前进.
(3)报纸的消息不断增加,比重加大,电讯增多,新的通讯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政论性报刊想商业性转化,,黄元生 邵飘萍 刘少少 徐彬彬 林白水 胡政之
张季鵉。
(4)开创了“通讯”这种新闻文体。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提出新闻记者“四能说”。该理论对新闻记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和标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著《远生遗著》的出版,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本报刊通讯文集。
六、论述题
(1)政党性报看的衰落和新闻报道的加强,中国政论性报刊的中断和名记者的出现,报纸的企业化和商业化的地位不断上升,通信的大力发展。
(2)新闻控制思想,用在这里的“思想”往往是指一个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而本人所知甚少,故实在不知袁世凯在新闻控制方面的一整套思想。虽然,作为一个政治上的领导人,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袁世凯在其统治期间的确采取过种种新闻控制的措施(无非是建立自己的新闻网络、收买笼络、强力打压迫害及利用法律法规限制等。)。但是,袁世凯在新闻控制方面的所作所为和历史上其他独裁统治者(如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也并无太大差别。
如果说袁世凯新闻控制活动对中国历史(更主要是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影响,那就是制造了近代史上有名的“葵丑报灾”,使得民国初年的办报高潮中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