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意识观整理
2016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意识观整理复习已经到了最后冲刺的阶段了,要注意知识的温故,在闲散时间重新将知识点复习一遍,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跨考小编梳理马克思主义意识观的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1.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2.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3.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主要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意识能动作用受到客观世界和历史条件的制约(新增考点)
(1)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性的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现实生活规律的意识,才能有效地发挥能动的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则只能导致行动的失败。
(2)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一个时代的实践只能实现特定的目的,试图超越时代实践水平的限制,只能流于空想。
相关推荐 考研指南
2016考研大纲原文及解析下载
2016考研大纲解析专题
报名指导
2016考研全国各省市网报公告
2016年全国各省考研报名现场确认时间汇总
最新推荐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入口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关注“跨考教育”,听说考研的人都关注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