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0:51:50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中国新闻史大事件(11)

中国新闻史是新闻传播学复习的重要部分,为了让2017年考生更好地把握中国新闻史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在此总结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1949年
    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举行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持续6个半小时的实况广播,全国各解放区的一些广播电台同时联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也是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的关于国家庆典的全国性实况转播。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召开成立大会,开始正式办公。新闻总署受中央人民政府政务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负责领导全国的新闻事业,管理国家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附设的新闻干部训练班改名为北京新闻学校。为新闻总署直属单位之一。范长江兼任校长。
    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俄语广播讲座》。这是全国电台中第一个开办的外语教学节目。
    1950年
    1月4日,《人民日报》增设副刊《新闻工作》(双周刊),该刊着重介绍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创刊号《编者的话》号召,在创建中国人民新闻事业中,大量利用苏联的丰富经验。到1950年底,共出26期,刊登了近30篇译介列宁、斯大林论报刊和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文章。
    3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新华社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本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新华社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指示》,指出:“使新华社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条件,现已成熟。”中共中央在指示中决定:“今后新华社的各总分社、分社和支社,除向总社发稿和印发总社的稿件外,不应再单独对外发稿;其所有人员,应全部交新华社统一调度和供给。”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各级领导应当有效利用无线电广播》。论述了目前条件下,无线电广播的宣传教育、传布新闻、下达政令、交流经验和提供正当娱乐等作用。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迅速执行新闻总署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充分地和多方面地利用广播来推动和改进工作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新华社和一些报社派出记者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采访。不久,新华社成立志愿军前线分社。
    1951年
    4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战地特约记者,作家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此后,“最可爱的人”就成了全国人民对于志愿军最亲切最尊敬的称呼。
    12月19日,新华社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社务会议。总编辑吴冷西作了《进一步建设国家通讯社》的报告,提出“新华社应成为全国消息总汇”。
    1952年
    10月1日,中国新闻社开始发稿。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9月14日成立于北京。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主要对象。
    12月25日,新华社总分社、分社、记者站,从10月份起相继进行了业务整训,普遍检查了在贯彻执行总社“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报道方针中所存在的问题。
    同年,中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原燕京大学新闻系,交由调整后新的北京大学接办,改为新闻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建制。上海的华东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苏州的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随该学院并入江苏文化教育学院后停办。
    1953年
    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指出“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从年初开始,各新闻单位派出一批记者进入个大型工业建设工地采访。
    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该厂是中国唯一摄制新闻纪录片的专业电影制片厂。
    11月9日,自本日起到次年1月止,全国报刊大力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人民日报》发表以《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题的社论;15日发表《帮农民算三笔账》的社论;从11月26日开始,《人民日报》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里,发表一批文章,用作农村工作干部学习总路线和向农民宣传总路线的材料。各主要报纸也纷纷发表社论、文章、讲话和问题解答等,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同年,中国私营报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
    1954年
    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党委应该积极领导报纸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同月,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印度支那国际会议,我国新闻界第一次派出较大记者团采访报道国际会议。这个30余人的记者团包括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中国青年报》和《世界知识》杂志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和报务人员。
    7月6日,以温济泽为团长的中国广播代表团一行18人赴苏联访问,9月5日回国。代表团回国后,除了口头汇报外,还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出版发行了《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一书。
    9月14日,新华社召开动员大会,在全社开展新闻写作学习。这是新华社第一次在全社范围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学习。
    同年,我国新闻界出现了赴苏对口学习的热潮。年初,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率领由人民日报等各报组成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访问《真理报》,出版《学习〈真理报〉的经验》一书;7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温济泽率领中央广播事业局代表团赴苏访问,回国后编印了《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一书。同年底,新华社副社长朱穆之率领新华社代表团出访塔斯社,回国后编印了《塔斯社工作经验》一书。
    1955年
    1月1日,《光明日报》版面由竖排改为横排,是新中国最早改为横排的报纸。
    1月20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开展胡风思想批判的报告》,报告称胡风的文艺思想是彻头彻尾的反党反人民的文艺思想。中共中央批发了这个报告,从此在全国报刊上开始了对胡风的批判。
    4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中央报纸摘要》节目,7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报纸摘要节目》改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1956年
    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报告会上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这一讲话精神,被简称为“双百方针”。
    7月1日,《人民日报》实行改版。自即日起,由4个版改为8个版,篇幅较前扩大了一倍。与此同时,编辑工作也有所改变。同日发表社论《致读者》,对改版提出设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中国新闻史大事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