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工程硕士GCT语文知识点:虚词
距2014年10月的工程硕士GCT考研还有1个多月,新东方在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工程硕士GCT语文知识点,希望广大gct考研考生抓紧时间认真记忆。虚词
一、一般虚词
(一)词分虚实,只是大致的类别。
(二)同一类虚词往往有不同的用法,就是同一个虚词也往往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甚至于在完全相同的句子中,由于前后语境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可能不一样。
例如:“就”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分别表示时间、范围、语气等意思。
我就来。
这事儿就咱俩知道。
我就不信我学不会。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话强调的重音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三)一些兼类词,不同词性之间意义用法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
(四)注意区分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
例1: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接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①③
虚词的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例2: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么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__这么一只小船。
②他的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________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地亮出了满分。
③我们在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后,________应该思考教育的更深层次问题。
A.况且 以至 进而
B.何况 以至 进而
C.况且 以致 从而
D.何况 以致 从而
注意一些常用近义虚词的区别
例如,对、对于和关于
再如“固然、虽然”“十分、非常”“按、照”“不必、未必”“一概、一律”
其它像“以至”“以致”,“何况”“况且”,“无论”“不管”“尽管”,“因而”“从而”“进而”,这些近义虚词,都要注意总结,把它们的区别记住。
(五)虚词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介词误用
1.课题组成员认为,黎学庠教授所提供的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
2.有的人在看问题方法上是错误的 。
3.从大量观测事实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要进行观测。
4.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5.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的。
6.我们自以为在各个角度了解到了这些情况。
7.兴建平昌到永宁的高速公路是振兴我地区经济的大事,我们不应再迟疑,对于公路预经的自然保护区,完全可以统筹管理。
8.研究院决定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急需的仪器。
9.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乘机向他聊了起来。
10.这些被港台报纸称为“超级影星”的知名人士考虑问题不比一般人相同,显出高人一等似的。
11.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只为个人着想。
副词误用
1.为了提高写作效率,他宁愿使用“汉王”电脑代笔,并一再说“我不是赶时髦”。
2.和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报刊杂志相比,电视无疑是更现代化的传播媒体。
3.近一个月来,他一向不愿意参加这类应酬活动。
4.我们同样看到另一种情形,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个别的干部或漠然视之,或畏葸不前。
5.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6.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7.老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终于被“四人帮”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牛棚里。
8.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助词误用
1.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所”“似的”,注意其固定搭配和习惯位置。
如: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都被方建军的报告所感动了。
2.正确使用动态助词“着、了、过”。
如:二十年后,我们再相聚的时候,大家都一定会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自己的成就。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教育着我们的李老师。
对于古代文学遗产,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它,剔除其封建的糟粕,批判地吸收了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3.正确使用语气助词,恰当地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如:这儿的空气是多么的新鲜,多么的清洁嘛!
连词误用
1.水库建成以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2.在这次举办的科技博览会上,参观者都被大厅展台上的那个可爱的机器人而吸引住了。
3.不管是北风呼啸的寒冬和烈日炎炎的盛夏,他都从未间断过。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至于以前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幻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5.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有最后决定。
6.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7.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单个连词“至于”“否则”“以至”“以致”“反而”“进而”“从而”等一般放在后一个分句的前面,如果放在句首,就要考虑是否位置不当。
二、关联词语
(一)关联词语误用
常见的搭配如:
表并列关系的“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等;
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尚且(也)……何况”等;
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愿……不愿”“宁可……不”“与其……不如”“或者……或者”等;
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
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
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
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经常出现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
例1:有一些电视剧我们不能看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适合我们,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2.错用关联词语。
例2:他不仅忙了一天,而且精神特别好。
例3:尽管学习怎样紧张,他还坚持天天锻炼身体。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4: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5: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例6: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二)关联词语使用方面的几个难点
1.转折关联词。注意“轻转”与“弱转”所用关联词的不同。
重转:成套的转折关联词,如“虽然……但是”
轻转:单用,如“但、但是、可、可是、却、然而”
弱转:“只是、不过、倒”
2.递进关联词
一般递进:成套时,递进意味更强
单用的递进关联词有:而且、并且、从而、甚至、何况、况且、更、还等
衬托递进:尚且……何况(况且、还、更不用说)
别说(慢说、不要说)……就是(连)
3.选择关联词
疑问选择式:一般用 是……还是……
陈述选择式:一般用 或者……或者……
非彼即此式: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先舍后取式:与其……不如(宁)
先取后舍式:宁可……也(不),如“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三)关联词语使用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注意用的是否正确、合适。
2.要注意关联词本身是否搭配。
3.在复句中,成套使用的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正确。
解题时,应尽量抓住有把握的词语,根据前后语境,去进行比较、排除,而没有必要把题干中的关联词一一拿到句中去试验。
例1:在下面两段文字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为了蝇头小利,一些人不惜头破血流,____________几张“大团结”就可以“收购”某些人的廉耻心、自尊心,_________骨头和灵魂。
②一个人________不懂得正确意见只能是对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他__________有善良的动机,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乃至 甚至 如果 即使
B.甚至 乃至 如果 即使
C.甚至 乃至 即使 如果
D.乃至 甚至 即使 如果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