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语文考试历年修辞题
GCT考试历年修辞题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不同的死进行了对比。
B.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玉簪花开在绿叶丛中的样子。
C.雨伞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人挡风遮雨,却总是湿透自己。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雨伞的赞美。
D.人在天下看天,天在天上看人,俯瞰着天底下悲欢离合的戏剧表演,包容着大千世界的纷纭变幻。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苍天俯视人类的感觉。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长征的伟大意义。
B.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颂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净里,何处得秋霜。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愁多易老。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对敌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对下面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灰色调,造出黄昏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上留下了脚印。
A.这段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这段话运用了三个长度、句式风格相近的句子,这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C.这段话使用了明喻,分别把风比作“小男孩”、“年老的画家”、“小偷”。
D.这段话中几种修辞方法结合得不露痕迹,恰到好处。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B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应该有理想。
B.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应该有理想。
C.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理想的作用。
D.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理想的作用。
对下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蜂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A.拟人、比喻、顶真 B.排比、比喻、拟人
C.排比、比喻、递进 D.拟人、顶真、夸张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C
A.生命如风,创造着春的精致;生命如月,辉映着夏的清凉;生命如水,荡涤着秋的萧瑟;生命如云,浮掠着冬的悲伤。
B.那些细碎的往事,当时只是寻常,如今却变成钻石一样晶莹纯粹的回忆。
C.清晨,迎着朝阳,红领巾们带着小树苗去参加植树活动了。
D.儿子是箭,父亲是弓,要想把箭射得更远,父亲的背便愈弓。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正确表述。A
这在会馆里时,我就早已料到了: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
以上文字 。
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对某人的嘲笑和厌恶
B、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某人的突出特征
C、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刻画某人的突出特征
D、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对某人的嘲笑和厌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