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语文大讲堂: 文体常识4
史传文: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二十四史)、纪事本末体(以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按年月顺序记事始末,独立成篇)
论说文:论(《过秦论》)、说(《师说》)、原(《原君》)、订(《订鬼》)
台阁名胜记(《岳阳楼记》)
杂记文 山水游记(《石钟山记》)
散文 书画杂物记(《核舟记》)
人、事杂记(《梅花岭记》)
表:又称表文,向皇上表志陈情、诉说心曲(《出师表》)
奏疏类 策:对策、策论,回答皇帝或出谋划策的文章(《教战守策》)
疏:分条向皇帝陈说事情的文章(《论积贮疏》)
应用文 碑志类:记功碑、宫室庙宇备、墓碑,(《墓志铭》)
祭文:哀悼死者或祝祷天地山川神灵的文章(《祭妹文》)
赠序:写文章表示惜别、祝贺、劝慰或勉励(《送东阳马生序》)
(二)现代文体
1.文章体裁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记叙文 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线索:时间、空间、感情、一言、一事、一物等
详略:重点突出、细节得当、点面结合
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 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实 → 虚 简 → 繁 表 → 里 主 → 次 一般 →
特殊 具体 → 抽象)
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
类型:立论文、驳论文
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 层次:引论(提出论点: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总结问题:
怎么样)
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方法:例证、引证、对比、喻证、因果论证、引申论证、类比论证
类型: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应用文 格式:各种类型的格式要求
行文:符合各种体裁语言习惯
2.文学体裁
要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情节
刻画方法:①直接表现法:A.叙述人介绍法 B.人物介绍法:
人物 ②间接表现法:A.肖像描写 B.行动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E.侧面描写 F.细节描写
分析角度:①阶级地位 ②性格特征 ③描写方法 ④社会意义
线索: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单线索、双线索、多线索
情节 细节:细节的描写作用很大:①是情节发展的标志或推动力 ②表现人物
小说 的性格 ③烘托气氛并造成某种隐喻的意义
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 基本功能:为人物创造活动的背景和为事件提供发生、发展的条件。
具体作用:表现主题、 衬托人物、制造气氛、推动情节
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实小说
按内容分:社会问题、战争、言情、侦破、武侠、科幻
按语体分:文言、白话、韵文
分类 按表现格式分:叙事体、笔记体、章回体、书信体、日记体、对话体
按记实程度分:传记体、回忆录体、报告体
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超短篇(微型、小小)
按三要素的地位分:氛围小说、性格小说、情节小说
按时代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
按形式分:古体诗、新体诗(白话诗)
分类 按内容分:抒情诗、叙事诗
诗歌 按来源分:文人诗、民歌
按语言分:自由诗、格律式、散文诗
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短小精悍,语言洗练生动。
表达方式:灵活自由,可以叙事,片断描写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可以写景;可以
几种表达方式杂糅,在写人、描景、叙事中可以议论抒情。
散文 人称: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
类型:叙事、抒情
抒情方式:A.直接抒情 B.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事,或寓情于物,
或寓情于理
按内容分: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按表演方式分: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戏曲等
分类 按题材分: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