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0:51:01

2015年在职联考GCT考试之语义辨析六大类10

  张强和李明的意见分歧在于____
    A.改用电子订单程序是否会有益于他们的财政收益。
    B.更快且更精确的订单程序是否会有益于他们的财政收益。
    C.电子订单程序是否比手工订单程序更快、更精确。
    D.对多数顾客而言,电子订单程序是否真的显得冷漠和非人性化。
    解析:张强认为:“为了增加利润,我们应该运用电子程序”;李明认为:“如果我们启用电子订单程序,我们的收入将会减少”。这说明两人的意见分歧在于:改用电子订单程序是否会有益于他们的财政收益。其余各项不能准确概括两人的意见分歧。例如D项不能。由题干,李明认为电子订单程序显得冷漠和非人性化,但题干不能说明,张强对此持不同意见。答案是A。
    5—6基于以下题干:
    张教授:在南美洲发现的史前木质工具存在于13000年以前。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些工具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这一观点难以成立。因为要到达南美,这些人群必须在13000年前经历长途跋涉,而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从未发现13000年前的木质工具。
    李研究员:您恐怕忽视了:这些木质工具是在泥煤沼泽中发现的,北美很少有泥煤沼泽。木质工具在普通的泥土中几年内就会腐烂化解。
    5、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张教授与李研究员所讨论的问题____
    A.上述史前木质工具是否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
    B.张教授的论据是否能推翻上述科学家的结论?
    C.上述人群是否可能在13000年前完成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长途跋涉?
    D.上述木质工具是否只有在泥煤沼泽中才不会腐烂化解?
    解析:张教授的论据是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从未发现13000年前的木质工具。张教授认为这一论据能推翻科学家的结论,因为如果在南美洲发现的史前木质工具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那么,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应该能发现13000年前的木质工具。李研究员认为这一论据不能推翻科学家的结论。因为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未发现13000年前的木质工具,不等于13000年前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一定没有此种木质工具。此种存在过的木质工具可能因为不具备土质条件而腐烂化解了。因此,两人争论的问题是张教授的论据是否能推翻上述科学家的结论。其余概括均不恰当。例如A不恰当。题干可说明,张教授认为,上述史前木质工具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这一观点不能成立;但题干不能说明,李研究员认为这一观点能成立。答案是B。
    6、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李研究员的应对方法____
    A.质疑张教授的隐含假设。
    B.引用与张教授的结论相左的权威性研究成果。
    C.指出张教授曲解了科学家的观点。
    D.指出张教授的论据违背事实。
    解析:张教授隐含的假设是,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如果存在过13000年前的木质工具,就应该如同在南美洲那样能被发现。李研究员对这一隐含假设进行了质疑。答案是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在职联考GCT考试之语义辨析六大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