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GCT语文基础知识之先秦时期2
二、 要点详释1.井田制和分封制。
(1)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一定的贡赋。春秋时井田制逐渐瓦解。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以及耕作技术的提高,出现了“私田”,随着“私田”的增多,春秋后期的鲁国等先后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可见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起诸侯国。作为政治制度,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
1)有利于整个周王室有效地控制整个领土。
2)有利于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普遍实行,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文化,一些大国不断向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逐渐崩溃,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分封制瓦解的直接原因是,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大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齐
桓公通过葵丘会盟迫使各诸侯承认其霸主地位。秦
统一后建立了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二者都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其实质都是大国相互兼并、扩张领土、掠夺财富、争夺对其他诸侯国支配权的战争,给
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削弱了奴隶主集团的势力,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和发展;使华夏族和各少数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各国为争霸权,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生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分封制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严重障碍,以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取而代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田出现,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并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2)在争霸斗争中,分封制、宗法制等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被破坏。新兴地主阶级随着自身经济力量的壮大,要
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进行了变法,确立封建制。
3)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的变革发表自己的主张、学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旧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