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7-8-6 20:49:18

2015年GCT逻辑讲义

第一讲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重点关注的是,如何识别、构造、特别是评价实际思维中各种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具体地说,它要求给出一个人信念或行动的各种理由,分析、评价一个人自己的推理,或论证以及他人的推理,或论证、设计、构造更好的推理或论证。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理论预设是:任何观点或思想都可以、并且应该受到质疑和批判;任何观点或思想都应该通过理性的论证来为自身辩护;在理性和逻辑面前,任何人或思想都没有对质疑、批判的豁免权。
    核心理论是:定义理论、论证理论和谬误理论。
    一、定义理论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
    定义:以简短形式揭示词语、概念、命题的内涵和外延。
    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结词。
    定义的种类:内涵定义(属加种差定义、发生定义、功能定义、关系定义、操作定义、语境定义)、外延定义(穷举定义、例举定义、实指定义)、词语定义(报道定义、约定定义、修正定义)
    定义的规则:1)定义必须揭示被定义对象的区别性特征;2)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否则会犯“定义过窄”和“定义过宽”的错误;3)定义不能恶性循环;4)定义不可用含混、隐晦或比喻性词语来表示;5)除非必要,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或负概念。
    例1:在美国出生的正常的婴儿在3个月大时平均体重在12~14磅之间。因此,如果一个3个月大的小孩体重只有10磅,那么他的体重增长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以下哪一项指出了上项推理中的一处缺陷
    A、平均体重增长同平均体重并不相同。
    B、一些3个月大的小孩体重有17磅。
    C、一个正常的小孩出生时体重达到10磅是有可能的。
    D、短语“低于平均水平”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够。
    例2:某个饭店中,一桌人边用餐边谈生意。其中,一个人是哈尔滨人,两个人是北方人,一个人是广东人,两个人只做电脑生意,三个人只做服装生意。
    假设以上的介绍涉及这餐桌上所有的人,那么,这一餐桌上最少可能是几个人?最多可能是几个人?
    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
    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
    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
    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
   
                  

kysix 发表于 2017-8-6 21:08:03

    例3:有些具有优良效果的护肤化妆品是诺亚公司生产的。所有诺亚公司生产的护肤化妆品都价格昂贵,而价格昂贵的护肤化妆品无一例外地受到女士们的信任。
    以下各项都能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除了
    A.受到女士们信任的护肤化妆品中,有些实际效果并不优良。
    B.有些效果优良的化妆品受到女士们的信任。
    C.所有诺亚公司生产的护肤化妆品都受到女士们的信任。
    D.有些价格昂贵的护肤化妆品是效果优良的。
    例4:由甲乙双方协议共同承建的某项建筑尚未完工就发生倒塌事故。在对事故原因的民意调查中,70%的人认为是使用的建筑材料伪劣;30%的人认为是违章操作;25%的人认为原因不清,需要深入调查。
    以下哪项能合理地解释上述看来包含矛盾的陈述
    A. 被调查的共有125人
    B. 调查的操作出现技术性差错
    C. 有的被调查者认为事故的发生既有建筑材料伪劣的原因,也有违章操作的原因
    D. 很多认为原因不清的被调查者实际上有自己倾向性的判断,但是不愿意透露
    例5:所有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色衣服的,所有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色衣服的;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H穿白衣服,则下列哪项为真
    A、H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B、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C、H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D、H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例6:有5名日本侵华时期被抓到日本的原中国劳工起诉日本一家公司,要求赔偿损失。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在终审判决中声称,根据《中日联合声明》,中国人的个人索赔权已被放弃,因此驳回中国劳工的诉讼请求。查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是这样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A.王英会说英语,王英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会说英语。
    B.教育部规定,高校不得从事股票投资,所以,北京大学的张教授不能购买股票。
    C.中国奥委会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Y先生是中国奥委会的委员,所以,Y先生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
    D.我校运动会是全校的运动会,奥运会是全世界的运动会;我校学生都必须参加校运会开幕式,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必须参加奥运会开幕式。
    二、论证理论
    1、识别复杂论证的结构
    一个论证的要素:论题、论点、论据、论证方式(就是说论点和论据之间是演绎关系、归纳关系还是谬误关系)、隐含的前提或假设。
    2、对已有论证做出评价
    主要考虑的问题有:
    论证中的论题及关键性概念是否清楚、明白?
    前提和隐含前提是否真实或至少是可接受的?
    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具有语义关联?有一些逻辑上有效的推理形式,作为日常的论证可能是坏的论证。
    论证中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如何?
    演绎有效、归纳强的、谬误的
   
                  

kysix 发表于 2017-8-6 21:13:58

    3、建构论证
    1)论题的可信度必须比论据的低,并且论题本身必须清楚、确切,在论证过程中要保持同一。
    2)前提必须是真实的,或至少是论辩双反共同接受的
    3)论据必须是彼此一致和相容的
    4)论证中所使用的推理必须是演绎有效的,或者归纳强的。
    例1:由于照片是光线将物体印记在胶片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每张照片都是真的。但是,用照片来表现事物总是与事物本身有差别,照片不能表现完全的真实性,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假的。所以,仅仅靠一张照片不能最终证实任何东西。
    以下哪项陈述是使上述结论得以推出的假设?
    A、完全的真实性是不可知的。
    B、任何不能表现完全的真实性的东西都不能构成最终的证据。
    C、如果有其他证据表明拍摄现场的真实性,则可以使用照片作为辅助的证据。
    D、周某拍摄的华南虎照片不能作为陕西有华南虎生存的证据。
    例2:经济学家:最近,W同志的报告建议将住房预售制度改为现房销售,这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中国的住房预售制度早就应该废止,另一些人则说取消这项制度会推高房价,我基本赞成前者,至于后者则是一个荒谬的观点,如果废除住房预含制度会推高房价,那么这个制度不用政府来取消,房地产开发商早就会千方百计地规避该制度了。上述论证使用了以下哪一种论证技巧?
    A.通过指明一个观点与另一个已确定为真的陈述相矛盾,来论证这个观点为假。
    B. 通过指明一个观点违反某个一般原则,来论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C. 通过表明对一个观点缺乏事实的支持,来论证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D. 通过指明接受某个观点为真会导致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来论证这个观点为假。
    例3:大学生利用假期当保姆已不再是新鲜事。一项调查显示,63%的被调查者赞成大学生当保姆,但是,当问到自己家里是否会请大学生保姆时,却有近60%的人表示“不会”。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能够合理地解释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
    A.在选择“会请大学生当保姆”的人中,有75%的人打算让大学生担任家教或秘书工作,只有25%的人想让大学生从事家务劳动。
    B. 在不赞成大学生当保姆的人中,有40%的人认为,学生实践应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
    C.赞成大学生当保姆的人中,有69%的人认为做家政工作对大学生自身有益,只有31%的人认为大学生保姆能提供更好的家政服务。
    D .调查中有62%的人表示只愿意付给大学生保姆800元到1000元左右的月薪。
    例4:为缓解石油紧缺,我国于5 年前开始将玉米转化为燃料乙醇的技术产业化,俗称“粮变油”,现在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2004年到2006
年我国连续三年粮食丰收,今年国际石油价格又创新高,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却通知停止以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项目。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能够最好地解释出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
    A.5年前“粮变油”项目是一项消化陈化粮的举措。
    B.在我国玉米种植区,近年来新建的乙醇厂开始与饲料生产商争夺原料。
    C. 我国已经研究出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
    D. “粮变油”项目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比缓解石油紧缺更重要。
   
                  

kyfour 发表于 2017-8-6 22:40:13

    例5:记者:“您是央视《 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人们称您为国学大师、学术超男,对这两个称呼,您更喜欢哪一个?"
    教授:“我不是国学大师,也不是学术超男,只是一个文化传播者。”
    教授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使用了以下哪项陈述所表达的策略?
    A.将一个多重问题拆成单一问题,分而答之。
    B. 通过重述问题的预设来回避对问题的回答。
    C. 通过回答另一个有趣的问题而答非所问。
    D. 摆脱非此即彼的困境而选择另一种恰当的回答。
    三、谬误理论
    指论证或推理过程中所犯的逻辑错误。前提真实与否与逻辑无关,但前提和结论之间必须具有逻辑关系。
    谬误常常出现在前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上,指那些看似正确、具有某种说服力,但仔细分析之后却发现为错误的推理或论证形式
    有意识地运用谬误的推理、论证形式去证明某个观点就是诡辩。
    1)形式谬误:逻辑上无效的推理、论证形式
    命题逻辑中的形式谬误
    否定前件式:如果p则q,非p,所以非q
    肯定后件式:如果p则q。q,所以p
    互换条件式:如果p则q,所以如果q则p
    不正确的逆否式:如果p则q,所以如果非p则非q
    不正确的选言三段论:或者p或者q,p所以非q
    词项逻辑中的形式谬误
    中项不周延
    大项周延不当
    小项周延不当
    两个否定前提
    不正确的肯定或否定
    非形式谬误
    指结论不是依据某种推理、论证形式从前提得出来的,而是依据语言、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从前提得出的,并且这种推出关系是不成立的。
    歧义性谬误:概念混淆、构型歧义(父在母先亡)、错置重音、合举(把整体中各部分的属性误认为是该整体的属性)、分举(由整体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每个个体也具有某种属性)
    关联性谬误:从语言、心理上有关,但在逻辑上无关的前提出发进行推理,以至前提和结论不相干。又称不相干谬误。例如诉诸个人、诉诸情感、诉诸权威、诉诸无知等
    还有诉诸起源、窃取论题(用论题本身或近似论题的命题做论据去论证论题)、不据前提的推理(指罗列一些数据、命题,但它们与结论的推出没有关系)
    例1:研究表明,在大学教室中,有90%的重度失眠者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张宏是一名大学教师,而且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所以,张宏很可能是一位重度失眠者。
    以下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指名了上文推理中的错误?
    A.它依赖一个未确证的假设: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的大学教师有90%是重度失眠者。
    B.它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张宏有可能属于那些10%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而没有患重度失眠症的人。
    C.它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除了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以外,还有其它导致大学教师重度失眠症的原因。
    D.它依赖一个未确证的假设: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是人们患重度失眠症的惟一原因。
    例2:顾颉刚先生认为,《周易》卦艾辞中记载了商代到西周初叶的人物和事迹,如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等,并据此推定《周易》卦驳辞的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周易》卦驳辞中记载的这些人物事迹已被近年来出土的文献资料所证实,所以,顾先生的推定是可靠的。以下哪些陈述最准确地描述了上述论证的缺陷?
    A.卦驳辞中记载的人物和事迹大多数都是古老的传说。
    B.论证中的论据并不能确定著作年代的下限。
    C.传说中的人物和事迹不能成为著作年代的证据。
    D.论证只是依赖权威者的言辞来支持其结论。
    例3:张教授:如果没有爱迪生,人类还将生活在黑暗中。理解这样的评价,不需要任何想象力。爱迪生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但是,他只在学校中受过几个月的正式教育。因此,接受正式教育对于在技术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并不是必要的。李研究员:你的看法完全错了。自爱迪生时代以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当代如果你想对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即使接受当时的正式教育,全面具备爱迪生时代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
    以下哪项最恰当地指出了李研究员的反驳中存在的漏洞?
    A、没有确切界定何为“技术发展”
    B、没有确切界定何为“接受式教育”
    C、夸大了当代技术发展的成果。
    D、忽略了一个核心概念:人类的生存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GCT逻辑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