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GCT逻辑辅导第七八章:归纳推理/探求因果联
第七章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命题,而结论则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也就是说,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可能的,所以,归纳推理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1.完全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
为提高枚举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性,要注意考察可能出现的反例。因为在前提中只要发现一个反面事例,结论就会被推翻。在运用枚举归纳推理时,如果不注意这条要求,往往会犯“以偏概全”或“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第八章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因果联系是世界万物之间普遍联系的一个方面,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以便掌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果关系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普遍必然性,指任何现象都有其因,也有其果,且同因必同果,但同果却不一定同因;
二是共存性,指原因和结果总是共同变化的;
三是先后性,即所谓的先因后果,但先后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
四是复杂多样性,指因果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固然有“一因一果”,但更多的时候是“多因一果”。
在逻辑考题中,有一大类题型叫“解释型考题”,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在题干中给出某种需要说明、解释的现象,再问什么样的理由、根据、原因能够最好地解释该现象,或最不能解释该现象,即与该现象的发生不相干。
假因果
假因果是指在不具有因果联系的两个现象之间断定一种因果联系。假因果有许多表现形式,如“轻断因果”、“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和“错为因果”等。
1.求同法(或称契合法)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
要想把求同法运用得好,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尽可能多地考察有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
第二,应当仔细分析不同场合中除表面相同的情况外,还有无其他共同情况。
解题关键:
可以从正面指出相同的因素对导致某个现象的出现是关键的,或者指出在被讨论的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中某个相同的因素是惟一的;或者从反面指出在所比较的两种现象之间不存在其他相同的因素,来强化一个用求同法做出的论证。反之,以相反的方式来削弱用求同法做出的论证。
2.求异法(差异法)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B、C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
为了提前求异法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正反两种场合除了有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余情况必须完全相同。
第二,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解题关键:
强化一个用求异法做出的论证的方法:指出在被讨论的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中差异因素是唯一的;或者指出在所比较的两种现象之间不存在其他差异因素(即没有它因)。
削弱一个用求异法做出的论证的方法:指出在被讨论的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中差异因素不是唯一的;或者指出在所比较的两种现象之间存在其他差异因素(即存在它因)。
3.求同求异并用法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F a
(2) A,D,E,G a
(3) A,F,G,C a
…… …… …
正事例组
(1) —,B,C,G —
(2) —,D,E,F —
(3) —,F,G,D —
…… …… …
负事例组
所以,A情况是a现象的原因。
4.共变法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1、B、C、D a1
(2) A2、B、C、D a2
(3) A3、B、C、D a3
…… …… …
所以,A是a的原因
解题关键:
强化一个用共变法做出的论证的方法:指出发生共变的两个现象之间有实质性的相关。
削弱一个用共变法做出的论证的方法:指出发生共变的两个现象之间没有实质性的相关。
5.剩余法
已知复合现象F(A、B、C)是被研究现象K(a、b、c)的原因
已知,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所以,A是a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