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逻辑考试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在职研究生十月联考报名今天就要结束了,各位考生都在紧张的备考之中,那么GCT考试中的逻辑部分该怎么复习呢,下面就为考生解析GCT逻辑部分的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如 “小张是湖南人”
和 “小张不是湖南人”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而 “小张是湖南人” 和 “小张是江西人”
这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常用的互相矛盾命题有:
“所有S是P”与“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与“有些S是P”
“s是P”与“s不是P”
“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
“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如果p则q”与“p并且非q”
“只有p才q”与“非p并且q”
“必然p”与“可能非p”
“必然非p”与“可能p”
常用的互相反对命题有:
“所有S是P”与“所有S不是P”
“必然p”与“不可能(必然非)p”
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通常称为“自相矛盾”。事实上,违反不矛盾律的错误,包括“自相矛盾”和“自相反对”,但在日常语言中,通常把“自相反对”(即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同时都加肯定)也称作“自相矛盾”。有时两个或若干个命题之间,并不明显是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但如果对它们同时断定,就会推出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结论。如果这样,这种断定也违反矛盾律,这样的命题集,称为不一致,或不协调。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否定,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通常称为“两不可”,即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都否定。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同时都否定,不违反排中律。例如:“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我也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不是自私的”,这段议论不违反排中律,因为它所否定的两个命题是互相反对关系。
另外要注意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联系与区别。对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
,也不能同时否定。同时肯定违反矛盾律,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对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肯定,可以同时否定。同时肯定违反矛盾律,同时否定不违反排中律。
[思考] 甲:我准中奖!
乙:不见得。
甲:那你认为我不可能中奖?
乙:我不这么认为。
甲:你“两不可”,违反排中律。
乙:你错误地理解了排中律。
谁的说法成立?
解析:乙所否定的两个命题是“甲必然中奖”和“甲不可能中奖(= 甲必然不中奖)”。这两个命题互相反对,并不互相矛盾,对此同时否定不违反排中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