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GCT考试逻辑知识复习讲解10
."强相关"知识点"强相关"的知识点包括:
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命题等值式(特别是德摩根律);
命题推理有效式(特别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与否定后件式;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对当关系(直言命题对当关系和模态对当关系)。
这些知识点能给解答相关试题提供确定依据(公式)和操作方法。应对大多数GCT逻辑试题,并无此种确定的依据和操作方法可依。为了成功应对GCT逻辑测试,这些知识点及其运用需要花费力气掌握。在考试大纲所覆盖的逻辑知识点中,"强相关"知识点只占不大的比例。"强相关"知识点的确定,不是从知识框架的内在关系中演绎出来的,而是从GCT逻辑试题的实际应对中总结出来的。
弱相关"知识点
GCT考试大纲提及的逻辑理论所覆盖的知识,大致就是与应对GCT逻辑试题相关的知识。其中,除去上述"强相关",其余都是不同程度的"弱相关"知识点,主要涉及:
推理与论证及其运用和评价;
概念分析;
同一律、不矛盾律与排中律;
因果关系;
归纳、统计与类比;
非形式谬误。
"弱相关"知识点之所以称为"弱",不是指这些知识在逻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不重要。例如,推理和论证的理论,是整个逻辑学的核心;同一律、不矛盾律与排中律,被称为逻辑学的基本规律。"弱相关"之所以称之为"弱",是指:
第一,不同于"强相关",一般地说,"弱相关"知识点不能提供解题的确定依据和操作方法。因此,与"强相关"相比,这些知识在解题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要弱,有的要弱得多。
第二,GCT逻辑试题,包括"知识相关型",测试的是逻辑思维素养。逻辑思维素养的差异,不是一种操作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异,而是某种直觉灵敏性的差异。每个人都有逻辑直觉。逻辑直觉自然可由严格的逻辑知识来解读,但不掌握某种逻辑知识,不等于没有相关的逻辑直觉,不等于没有基于此种直觉的逻辑思考,甚至是灵敏的逻辑思考。例如,每个思维能力健全的都会推理,都会论证,都知道如何加强或削弱(反驳)一个论证,即使其中很多人不熟悉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熟悉推理和论证的逻辑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关的敏锐直觉,不等于在日常思维中有强的推理论证能力。如果以为掌握了逻辑学关于论证的理论,就能成功应对GCT有关运用和评价论证的试题,能就错了。一般地,如果以为掌握了"弱相关"知识,就能实质性地有利于成功应对GCT逻辑试题,那就错了。"弱相关"知识的价值最多在于能给业已存在的相关逻辑直觉以某种理性的指导或启发,但在解答"弱相关"和"独立能力型"试题时,最终解决问题的是基于此种直觉的逻辑思考。
什么是"独立能力型"逻辑试题?
[例6]在桂林漓江一些有地下河流的岩洞中,有许多半截露出河流水面的石笋。这些石笋是由水滴长年滴落在岩石表面而逐渐积累的矿物质形成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过去漓江的江面比现在高。
B.漓江的岩洞中大都有地下河流。
C.上述岩洞内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后出现的。
D.上述岩洞内地下河流的水比过去深。
答案是D。
解析:如果D项不成立,即上述岩洞内地下河流的水不比过去深,则该地下河流的水过去至少和现在一样深,也可能比现在还深,则石笋的根部所在的岩石就不可能露出水面,则题干关于石笋成因的解释就不能成立。即如果D项不成立,则题干不成立。即如果题干为真,则D项为真。
其余各项均不能从题干推出。例如,C项不能从题干推出。即使上述岩洞内的地下河流是在石笋形成前出现的,只要石笋的根部所在的岩石露出水面,题干关于石笋成因的解释仍然可以成立。即如果题干为真,则C项可能假。即C不能从题干推出
[例7]
过去的20年里,科幻类小说占全部小说的销售比例从1%提高到了10%。其间,对这种小说的评论也有明显的增加。一些书商认为,科幻小说销售量的上升主要得益于有促销作用的评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
A.科幻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读者。
B.科幻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人读科幻小说的评论。
C.科幻小说评论文章的读者,几乎都不购买科幻小说。
D.科幻小说的评论文章的作者中,包括因鼓吹伪科学而臭了名声的作家。
答案是C。
解析:诸选项中,A、B和C项都能削弱题干中书商的看法,但是,A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几乎没有影响,B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在科幻小说的读者中几乎没有影响,C项是说科幻小说的评论对于它的读者有负影响,即起了科幻小说的负促销作用。显然,C项比A和B项更能削弱题干。
D项涉及的只是个例,即使能削弱题干,力度也不大。■
[例8]一个密码破泽员截获了一份完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敌方传递军事情报的密码,并且确悉密码中每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只表示一个英文字母。
以下哪项最无助于破译这份密码?
A. 知道英语中元音字母出现的频率。
B. 知道英语中绝大多数军事专用词汇。
C. 知道密码中奇数数字相对于偶数数字的出现频率接近于英语中R相对E的出现的频率。
D. 知道密码中的数字3表示英语字母A。
答案是C。
解析:题干断定被截获的密码中,每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只表示一个英文字母。因此,以下两类信息有助于破译这份密码:第一,能够揭示有关英语的知识或特征;第二,能够揭示密码中数字和英语字母的对应关系。
A项属于第一类信息,有助于破译这份密码。因为,例如,如果知道英语中元音字母出现的频率,那么就有助于推测,如果密码中某些数字的出现的频率接近于这一频率,它们表示的英语字母就可能是元音字母。
B项也属于第一类信息,有助于破译。因为这份密码传递的是军事情报,如果对英语中的军事专用词汇所知甚少,那么即使掌握了密码中数字和字母的对应关系,仍然无法准确破译。
D项属于第二类信息,显然直接有利于破译。
C项看来属于第二类信息,但实际上不是。因为C项中提及的密码中奇数数字相对于偶数数字的出现频率接近于英语中R相对E的出现的频率,显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决不能依此推测,密码中的偶数表示R而奇数表示E。因为密码中只有两类数字,奇数或偶数,如果上述推测成立,则这份密码破译后通篇只包含两个字母R和E,显然不能承载任何内容。因此,C项无助于破译
例6-8是独立能力型试题。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考,是逻辑思考,其核心是逻辑推理,一个逻辑学家也许可以从中可以分析出多种逻辑知识的正确运用,但即使逻辑学家自己解答此类题目,他的实际思考过程也绝不会是对这些逻辑知识有意识的运用过程。解答独立能力型试题所依据的,或者说,独立能力型试题所测试的,是具有一般可比性,独立于知识,包括逻辑知识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为任何一个健全的思考者天生具有。这种能力不是靠记忆,而是靠训练得到加强。正是此种能力的差异,反映出思维素养的实质性差异。这种能力,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与"知识相关型"相比,"独立能力型"试题具有较高的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一般地说,逻辑试题与知识的相关性越强,则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越低。当然,这是就其一般性而言的。特殊地,一道精到的"知识相关型"试题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区分度,完全可能高于一道勉强的独立能力型试题。
页:
[1]